作者: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发布时间:2009-3-24 16:44:27
选择字号:
《PLoS综合》:汶川地震灾区发现“心理台风眼”效应
 
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KKCX1-YW-05)资助,中科院心理所“受灾人群的心理反应分析及干预方案”子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汶川“5.12”地震中,随着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随之降低,即:非灾区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相关论文于3月23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在气象学中,距离台风中心直径大约10km 的圆面积,其风力相对微弱,通常被称为“台风眼”。中科院心理所李纾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假“台风眼”这一气象名词,形象地将其研究发现冠名为“心理台风眼”效应(“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effect),即:越接近高风险地点,心理越平静。
 
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对灾区(四川、甘肃)和非灾区(北京、福建、湖南)的2262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随着主观判断所在地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从非受灾、轻度受灾、中度受灾到重度受灾),居民估计灾区对医生的需求量、灾区对心理学工作者的需求量、灾区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可能性、及需要采取的避震措施的次数均随之减少。更有意思的是,若假设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心理创伤,没有过敏、呕吐等副作用,认为受灾人所需剂量最多的是自认为轻度受灾的居民,其次是中度受灾的居民,认为受灾人所需剂量最少的反而是自认为重度受灾的居民。这些结果均证实了“心理台风眼”效应。
 
研究者分析,心理免疫(psychological immunization)理论和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s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或可解释“心理台风眼”效应产生的原因。“5.12”大地震后,居民普遍认为,惟有献血才足以表达对灾民的关爱之情。各地民众献血热情高涨,致使血库在短短几天内爆满,血站不得不发出暂缓献血的通告。此举乃灾区外居民高估“灾情需求”的表现,可视为地震中首例“心理台风眼”效应。
 
“心理台风眼”效应的发现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应急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准确描述地震灾害中“心理台风眼”的表现形式和规律,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因时、因地、因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从而为选择心理安抚时机、地点、对象以及力度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家高效有序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参考。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Li S, Rao L-L, Ren X-P, Bai X-W, Zheng R, et al. (2009) 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i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4(3): e4964. doi:10.1371/journal.pone.0004964)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