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丰捷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29 11:39:15
选择字号:
解析高校“结盟”背后的是是非非:减负还是掐尖
 
自主招生亟须强化多样化招生理念
 
记者:从去年开始,关于自主招生演变成一场令考生身心俱疲的“小高考”的议论就已甚嚣尘上。今年,结盟之势的确立,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与发现偏才、怪才、特色人才的愿望相去甚远的是,自主招生招来的仍基本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形式的突破固然重要,但为使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真正得以实现,您认为高校更需要下工夫去探索的是什么?
 
郑若玲:现在高校之所以未能突破招收“好学生”的路子,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迫于公众质疑的压力而不敢为。近年来,随着自主招生降分幅度的加大,加上自主招生的透明机制不够健全,不断有公众质疑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公众的质疑,使得高校在招收偏才、怪才、特色人才等方面不敢越“高考分数线”这一“雷池”半步。
 
其二,高校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目前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名列前茅的高水平大学,它们缺的不是那些整齐划一的总体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偏才”、“怪才”或其他各种特殊人才。成绩优秀的“全才”即使没有自主招生来降低分数的门槛,基本上也能顺利迈进高等学府、徘徊于大学高墙外的,常常是那些无法跨越传统分数线障碍的“偏才”、“怪才”们,他们纵然有值得培养的资质或智能,也无法真正进入自主招生的范畴。但令人担忧的是,高校自主招生普遍孜孜以求于整齐划一的优秀“全才”,非但不利于反而有害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正如物种的单一性对于生态系统的活力有致命的伤害一样,生源群体的单一性对高等教育的活力也有很大的损毁作用。而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公平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以牺牲高等教育“多样化”及其活力为代价的。
 
所以,我认为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是招生思想与理念的更新,二是自主招生制度公信力的提高,包括招生办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与公开。
 
记者:这几年,高考招生中的另一个日渐突出的现象是优质生源涌向海外,无论是港校还是国外高校,都对内地高校形成了生源竞争的压力。我们注意到,在这次北大的公告中特别提及,“必须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和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生源竞争,为中国的自主创新选拔人才”。那么,放眼世界,高校联盟的健康生态是怎样的?国外有哪些值得效仿和借鉴的经验?
 
郑若玲:优秀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需引起重视。面对这种生源流失现象,国内高校不能只盯着争抢生源,而应互利合作,并深刻反思自己的缺陷,纠偏补弊,尽量缩小与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以相对价廉质优的服务来应对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与挑战。
 
美、英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其教育水平之所以领先于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招生始终信奉并践行着多样化理念,无论何种层次或类型的高校,都非常注重新生群体来源在性别、阶层、种族、语言、民族、地域、才能等方面的多样化。在统一高考基准的保障下,以多样化的招生理念来指导自主招生改革,是目前亟须也比较切实可行的一条路子。
 
外部力量应该介入改革
 
记者:无论“结盟”的利弊如何,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怎样让自主招生走得更好,内外部是否应协同努力?
 
郑若玲:目前出现的几大“结盟”,反映了改革初期政策的多变与不稳定。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必要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设计,必须在现实中不断试验、修正,才能日臻完善。自主招生改革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这种改革的试探应有一个宽容的心态。但由于高考招生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利益,且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又不能不谨慎而稳步地进行。如今,高校早已不是“象牙塔”,其自主招生也不仅仅是高校自己的事,而是一个与外部各要素密切互动与关联的过程。在实施自主招生时,虽然高校享有法定的招生自主权,但绝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自主”不等于“自由”,高校在行使自主权的同时,须臾不能放松自律,否则很容易操作失控,事与愿违。
 
与此同时,外部力量也应积极介入到改革的进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在职能上应由以往的“包办者”变身为“监管者”,密切关注改革的动态与问题,适时适度予以监管和引导、民间力量尤其是社会媒体也须积极参与,发挥有效的监督与舆论作用、与改革紧密相关的中学,则应确保所提供的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评价材料公正客观、真实有效。而外部力量有效参与的前提,是自主招生政策、过程及结果的透明化。只有在以更加科学的统一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基准、舆论监督体系更加完善与透明、多样化与公平性相互兼顾的前提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才具有可行性,其选材功效也才能达到最大化,并最终带动所有高校步入自主招生之列。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自主联盟招生不注重个性,只一味地强调考试科目的难度与对知识的单维考核,很可能变成第二次高考,从而失去“自主”的意义,自主招生高校也因此丢失了招生的自主权。这是自主招生高校应该警醒的。
 
链接
 
11月19日,清华大学发布消息,自去年组成的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自主招生“五校联盟”,今年新增浙江大学后,再加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七校联盟”。
 
11月21日,北大(含医学部)、北师大、北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同时在各自官网发布公告,七校联合组织2011年自主招生选拔考试。
 
11月25日,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宣布加盟“北大系”,“十三校联盟”确立。
 
一天之后,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八所工科高校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宣布,在2011年自主招生中实行联考,“理工系”诞生。
 
11月26日晚,清华、北大先后宣布,联考时间分别确定为明年的2月19、20日,“理工系”则于次日表示,一定错开考试时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