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山会议特别序列第10次会议召开。专家们就蛋白质研究计划“十二五”规划展开认真仔细的讨论。会议执行主席由饶子和院士、贺福初院士、中科院上海
院研究员吴家睿、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徐涛担任。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执行者。从眨眼到呼吸,所有的肌肉运动都由肌蛋白来执行;α角蛋白组成人头发和指甲,也是羽毛、羊毛、爪、鳞、角、蹄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将携带的氧气输送到全身每个部位;大型蛋白簇组成的分子机器承担着繁重的细胞工作,如细胞分裂时的基因复制和制造新蛋白……
关于我国蛋白质科学的长远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有这样的远景描画:“对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将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任务。同时,蛋白质科学研究成果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此次会议主要就未来5年的发展进行具体讨论。
据与会专家介绍,我国“蛋白质研究计划”于2006~2007年陆续启动实施,着重在蛋白质复合体与蛋白质机器、蛋白质组学、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功能研究、蛋白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等方向进行了前瞻性部署,设立了“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动态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修饰、转运和氧化还原的结构生物学基础”、“蛋白质生成、折叠、组装和降解的规律及其质量控制”等18个课题。3年来,研究人员围绕这18个科学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见诸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刊物。
如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生物物理所联合实验室解析流感病毒聚合酶的三维结构,首次证明了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中所具有的核酸内切酶功能是在PA亚基上,为广谱抗流感,包括人流感和禽流感药物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靶蛋白;研究成果填补了对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领域研究的空白,为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设计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真实可用的模型,于2008年和2009年在《自然》上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在18个课题中,取得同等意义的新成果还有许多。
与此同时,我国蛋白质科学在管理机制、实验室建设、科技队伍培养和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在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1月批复,决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建设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方设施以蛋白质组学为主,国家投入5.5亿元;南方设施以同步辐射光源为依托,国家投入5.5亿元。在2004年至2007年,中科院蛋白质研究平台自建设以来,中科院和研究所已累计投入近4亿元。目前,我国以北京和上海为节点的,连接天津、武汉、广州、合肥、南京、重庆、大连、长沙、西安、成都、昆明的全国性蛋白质科学研究网络已初步形成。以蛋白质研究计划为牵引,以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重要组织模式,以蛋白质科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重要条件支撑的国家蛋白质研究创新体系构架正在形成并日趋完善。
讨论中,专家们期望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我国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的合成与调控、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等各方面均得到更好的发展,采用更高更精的技术,从静态到动态,解决关于蛋白质的重大科学难题。
《科学时报》 (2009-4-13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