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徐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3-29 23:47:28
徐坚:青年基金申请的功底与功夫
 
对于很多人来说,早春三月成了忙于撰写基金申请本子的季节。大人物忙大钱,小人物忙小钱,不亦乐乎。在若干研究经费资源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分配被认为是相对公正的。所以对于小人物来说,更加看重申请基金的机会。特别是刚刚博士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十分渴望能够射中一项青年基金,因为那是自己科研工作迈出的关键一步,也将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检验。
 
前段时间,有幸阅读了几份所里年轻人撰写的基金申请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明显地显露出申请人在功底和功夫上的差距。这对申请书的竞争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自然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是年轻人必然要历练的一个环节。
 
这里所说的功底,主要是指申请人在学术上的积淀和工作基础。鉴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是支持基础性研究,而并非具体的实际应用技术,因此,一些工艺上探索与改进性质的工作,如果提炼不出具体的科学问题,实际上已经不再属于科学基金应该资助的范围。即便是写了、申请了,命中的几率也很低。
 
体现基础研究能力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基础研究的成果应该是全球共享的。能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至少是得到国际同行们评审通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申请人从未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而仅仅发表过一些中文的学术论文,其作为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的资质还是欠些火候的。
 
初出茅庐的博士们必须看到,科学基金申请的竞争十分激烈。申请人的学术背景是能否赢得资助的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实力不如人,仅抱着撞大运的心态,其胜算可想而知。因此,年轻人还是应该避免浮躁的心态,夯实自己的学术功底,写出两三篇好的文章,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上多下些功夫,那才是走正道的根本。否则,只能是“庄稼不收年年种”,不但不会有什么长进,反而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产生好的学术思想离不开长期的积累,这应该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所谓“功夫”,是指申请人在申请书的撰写过程中是否认认真真地思考、推敲、斟酌过,是否投入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也就是说,有没有下到功夫。且不说是新手,即便是数次命中科学基金的高手,每一次申请也都要认真准备,决不敢大意(如果你在意自己的学术信誉的话)。因为,一旦申请未果,就得再等上一年才有机会。
 
一份基金申请书从构思到完成初稿、最终定稿,至少也得要花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时可能还要与比较有经验的专家讨论一番,根据建议反复修改。且不说内容与创新性如何,一个本子至少在形式上看去应该是经过认真准备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让人读起来比较舒服,没有一些低级的错误。实际上,一份申请书是否经过认真准备,评审人一看便知。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本来应该是很基本的。要用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去感动评审人,给人留下具有良好科学研究素质的印象。为此,你扪心自问,你对你那个“本子”,功夫下到了吗?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功到自然成”。这里面的“功”,既包含了“功底”,也包含了“功夫”。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09-3-30 A4 科学基金)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