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0 8:20:01
选择字号:
熊丙奇:大学教师为何患上“PPT依赖症”
 
几年前,我曾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件开宗明义:我们真想把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砸了!这让我很吃惊,因为那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正推行多媒体“先进现代教育技术”,鼓励教师上课用PPT,用多媒体技术,其好处据说很多——可以让教室很环保,老师不用吃粉笔灰;可以图文并茂,图像、视频、音频并用,让讲课丰富多彩;可以点击链接,与网络连接,延伸学习,大大拓展上课空间;可以与异地学校课堂交互,获得完全不同的上课感受……
 
为什么好处多多的多媒体教室,惹来学生们的如此怒气,要一砸了之呢?学生在信中说:“多媒体养了太多懒汉教师,以前还要在黑板上板书,推导公式,现在上课就放PPT,对着PPT照本宣科。一次老师上课,教室停电,电脑不能使用,老师居然不知道这节课上什么内容。同学们一调查,发现有的老师的PPT,是从另外的老师那里拷来的!可想而知,教师上课前根本就没备课。”
 
PPT和多媒体,就这样成了同学们发泄不满的对象——要是没有多媒体技术,老师怎么也得在课前备备课——后来,由于工作之故,我参加几次报告会,听一个专家的多次演讲,惊奇地发现,这个专家每次都是对着同一个PPT,用同样的语调对不同的听讲者演讲。于是更加深了对学生们“反PPT”的理解。这也让我养成一个“习惯”,参加报告、举办讲座,不喜欢用PPT。虽然我也知道,PPT只是讲座的辅助手段,课上得精彩与否,关键在于讲课者教学内容的组织——用PPT可以把课讲好,不用PPT也可以把课讲好。
 
本来以为那已是多年前的事,随着大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照PPT宣科”的情形可能已有好转,可近日《中国青年报》以《高校教师上课过分依赖PPT课堂教学丢灵魂》为题报道的事实,表明大学教师的“PPT依赖症”更加严重。
 
先进的教育技术,没有给课堂带来活力,反而更让课堂死气沉沉,这显然不是技术本身的错。客观上说,PPT依赖症,不过是大学不重视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教师重视教学,PPT是可以发挥其“先进”的功效的;而如果教师不重视教学,“先进”的技术,只会进一步反衬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先进”。
 
医治教师的“PPT依赖症”,当然不是把多媒体教室砸了,或者又来一个规定,要求所有教师上课不使用PPT,这就如治疗学生网瘾,不可能采取砸毁电脑的方法一样(有的家长就曾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对教师为什么不重视教育质量的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当前的大学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学处于极为次要的地位,影响教师考核、评价、晋升的,主要是论文发表数、课题经费数、发明专利数,教学评价主要体现为教学工作量,因此,怎样用最少的精力完成规定的教育工作量,必然成为教师的现实考量,PPT也就成了既让课堂现代化,也让教学轻松化的“双赢选择”。
 
近年来,高校在各种场合,都强调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评教学名师、建精品课程等举措,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评价,并没让高校真正重视教学,却让高校重视争取“教学荣誉”:一边是每年诞生一批名师、精品课程,而另一边,却是学生对教育质量的普遍不满。更令人不可接受的是,今年的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评选中,100位当选的名师中,有90位有各种官职,20位是高校“校座”。
 
学生们把气撒在多媒体技术身上,要求砸掉多媒体教室,让教师重新吃粉笔灰,当然是不理性的,可是,除了这种办法,还有其他方法来拯救课堂的灵魂吗?学生不能直面学校、教师,只能转到不能说话的技术工具,正可以解释高校为何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简单地说,就是受教育者没有选择高校教育的权利。在笔者看来,由于计划招生、计划培养,在招生中,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接受大学教育过程中,不能转学到其他大学,高校其实没有招生与培养的危机意识与生存压力——我的教育质量再差,但你还是得报考我,进了学校的大门,除非你退学,否则就得坚持到毕业。
 
很多学者指出,教育质量下滑,是一道世界难题。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存在教授不愿意上讲台、敷衍学生的情况,因为相对于学术研究获得经费支持与学术成果而言,教学确实是投入精力多、产出少的“活计”。但是,大学招生中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一个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大学培养中的自由转学制度,学生对学校不满可以申请转学到其他大学,有效制约大学的办学行为,不敢不重视教学。而且,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推出的大学排行榜中,新生留校率、学生选拔性是重要指标之一,而在我国各类大学排行榜中,根本就没有新生留校一说,校园规模、论文、科研获奖、经费才是重要指标。
 
让大学课堂有灵魂,关键在于受教育者有权利选择教育。这是最基本的竞争规律。面对学生的挑选,大学课堂的PPT,才会真正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工具,而不是成为摆设或者教师偷懒的手段。
 
《科学时报》 (2009-10-20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