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5 3:30:47
汪筱林小组:翼龙,一个越来越完整的故事

 

▲热河翼龙与复原图 

▲辽西朝阳大平房发掘现场
 
最近10年,我国不断出土的翼龙化石一次又一次震惊古生物学界。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质的飞跃也就蓄势待发。刚刚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说:“当单一发现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慢慢开始出现。”
 
规律性的认识,是科学家的词汇,而对那些醉心于古生物世界、期待科学解释生命世界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有望听到一个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清晰的关于翼龙的故事。
 
来自何方 飞向何处
 
从1784年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以来,全球范围内共记述翼龙约150多种,其中德国、巴西和我国的辽西,是最重要的三大翼龙化石发现地。
 
德国与巴西的翼龙在年代与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欧洲大陆以德国为代表的翼龙属于晚侏罗世时期,从外形上看,其体形相对较小,最小者翼展不足半米,并发育着形状、数量各异的牙齿。美洲大陆以巴西为代表的翼龙属于早白垩世晚期,体形庞大,许多翼龙牙齿退化。其中1975年在美国晚白垩世沉积中发现的披羽蛇翼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翼龙,双翼展开可达15米。
 
“体形由小向大,从有牙逐渐发展为没有牙齿,从长尾到短尾,是翼龙进化的总体趋势和特征。到了晚期,许多体形庞大的翼龙飞行能力很强,像现在的一些鸟一样,在飞行过程中从水里掠食鱼类等食物。”汪筱林说。
 
进化上的渊源,将欧洲与美洲两地的翼龙们连接在了一起,只有原始翼龙物种的欧洲,与只有进步物种的美洲,似乎暗示着1亿多年前,翼龙们的进化存在一个过渡环节。然而,两个世纪以来,在亚洲还没有发现与欧洲和南美类似的翼龙物种,似乎迷失了翼龙进化的中间地带:从欧洲原始的类群到美洲进步的类群,漫长的进化旅程不可能被这些最早的飞行生物一掠而过,进化的“链条”又是在哪里发生的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直到辽西浮出水面。
 
在翼龙的物种多样性上,辽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目前为止共发现翼龙化石数百件,初步鉴定属于20多个属种,归于10多个科,并同时兼有原始与进步的物种,其中热河翼龙、杨氏飞龙等属于较原始的物种,在科一级分类单元上,与在欧洲发现的翼龙相似。而进步的物种,如中国翼龙、朝阳翼龙等,则与美洲大陆的翼龙相类似。
 
辽西的大规模考察结果,支持了存在过渡环节的猜想,并使进化的地带日渐清晰、完整起来。辽西的翼龙宝库似乎讲述着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1亿多年前,由于某种原因,生存于欧洲海岸原始的翼龙依靠它们独有的飞翔天赋,越过地域的阻隔慢慢迁移到了我国辽西内陆湖泊森林环境中,在这个生物的天堂定居下来,繁衍、分化,随着辽西大量新的翼龙物种的不断出现,物种间以及与鸟类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已经进化为进步物种的翼龙,又相继离开。美洲大陆是一个已知的、重要的目的地。
 
翼龙多样性的宝库
 
1亿多年前的辽西,气候温和,植物繁茂,养育的不仅仅是翼龙,它在化石记录的生物多样性上举世罕见。理想的栖居环境吸引了来自欧洲的翼龙,它们在这里生存了大约500万年。
 
“在这500万年里,辽西的地层记录了多次物种大爆发。”在翼龙刚刚迁移到这里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一些相对原始的生物,恐龙、翼龙无疑是这里的霸主,到了后期,当原始的翼龙演化为更进步的物种时,更先进的生命形式乃至哺乳动物也在这里出现了。而对翼龙来说,最具威胁的是早期鸟类的出现,它们在活动领域与食物范围上,都与翼龙极为相似,却在进化上更为先进,致使翼龙逐渐失去了空中霸主的地位。“到了翼龙在辽西生活的晚期,化石记录证实,早期的鸟类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比翼龙占有更大的优势。”在严酷的竞争中渐处劣势的翼龙,只好依仗它们的飞行能力,转战他乡,直抵美洲大陆。
 
尽管翼龙在辽西只生活了大约500万年,但它们留在这里的生存图景,在清晰度与完整性上几乎超过了它们在地球成功生存1.6亿年的总和。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发现的最大的翼龙展翼可达5米以上,而今年年初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森林隐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翼龙,展翼只有18厘米。它们中有吃昆虫的、有吃鱼的、有吃种子的,甚至有食腐的和在水中滤食各种浮游生物的,翼龙在其食谱的丰富性上,可谓世界之最。
 
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翼龙的栖居地都属于海相环境,它们在海岸的峭壁上借助风力与落差起飞、翱翔。人们长期以来不敢确定翼龙是否还可以在别的环境中繁盛,辽西则改写了这样的认识。大量翼龙化石的发现,证实了种类繁多的翼龙,很好地适应了森林湖泊的内陆环境,很多翼龙具有树栖的习性。汪筱林说:“它们很可能像利用峭壁的落差一样,利用了这里树木的落差起飞和飞翔。”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翼龙双翼的构成与蝙蝠相似,是一层极薄的皮膜,很容易被类似树枝这样的尖利物撕破,这也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敢相信翼龙可以树栖的原因之一。那么大量树栖的翼龙,又是如何在枝丫横生的生存环境中保护双翼的呢?
 
辽西,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更深入的研究正在展开
 
翼龙与它们的恐龙近亲一样,是生物演化史上最成功的动物之一。翼龙发现的历史比恐龙早了约半个世纪。然而200年来,翼龙化石的发现却远远少于恐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类非常特殊的飞行爬行动物的骨骼纤细中空,很难保存为化石。辽西的举世无双也就在于此。
 
由于遍布深水静湖,加上火山不时喷发,辽西成了古生物学上难得的理想化石埋藏地,死亡的动物遗体不易受风化、搬运等因素的影响,在深湖静水环境下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正因为此,带毛的鸟类、恐龙和翼龙等化石,几乎都出现在辽西。于是,这个曾经是翼龙等生活天堂的地方,如今成了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天堂。
 
2000年起,汪筱林担任辽西野外考察队队长,组织了10多次大规模的野外科考,足迹遍布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地——辽西、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以及浙江、广东等地。仅仅在最近5年间,就发现并采集了各门类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千余件。这些化石包括支持鸟类恐龙起源和鸟类飞行树栖起源的带羽毛恐龙和鸟类化石,揭示一些重要翼龙类群起源、进化和辐射的大量翼龙化石以及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与胚胎,第一个中生代飞行哺乳动物化石以及被子植物化石等等。这些化石,特别是他专攻的翼龙化石,除了已发表的部分重要的成果外,更多的标本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同时,更多的翼龙化石还需要精心修理,还深埋在地下,有待发现。
 
按一些自然辩证法学者的话说,科学解释世界的方法,是靠将点连接成线,每一个化石的发现就是一个点,只有更多的发现浮出水面,翼龙的神秘世界才有可能更清晰、准确、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不久前,汪筱林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一基金也为他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翼龙研究的舞台。
 
《科学时报》 (2009-1-5 A4 科学基金)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