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雷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4 2:18:37
注重科学救援安全救援 从救灾飞机失事说起
 
沉痛!5月31日,一架执行救灾任务的米-171直升飞机失事,机上共有19人,其中机组人员5人。目前正在全力搜寻。(据新华社)
 
一位成都网友的跟帖让我深受感动:“如果还来得及,就让我们把这架直升机——顶上去!!”这个“顶”字是网络常用语,在这里充分寄托了民众的期盼与祈愿。
 
大地震以来,抗震救灾一天也离不开飞行器,尤其是直升机,温家宝总理就几次乘坐直升机深入灾区。这次震区主要是山区,塌方泥石流遍布,地面行进困难,所以空中快速推进很关键;把伤员运出来,最快捷的方法也是用直升飞机。然而,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蜀道难”不仅在地面,也在空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句老话,但自己不牺牲才能救百姓,希望救援队伍都能漂亮地完成任务而又能安然无恙。可是不幸消息来得太突然,许多人真的顿时就懵住了。
 
地震救援的风险系数很大,直升飞机的飞行是高风险中的高风险。就在6月1日,美军也有一架直升机在伊拉克坠毁,可能是因为机械故障。直升机频繁出动进行救援飞行,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牺牲,何况气候环境如此变幻莫测。当云雾突然漫上来,能见度降为极低,加上切变风和垂直气流变化极快,机上若无雷达等导航设备,只靠目视,飞行确是万分危险。大地震刚发生时,两架直升机立马起飞奔赴重灾区,但气候及地理条件确实不允许降落,只得返航。
 
尽管这次飞机失事确实属于突发情况,但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救援。对救援本身加强安全保障,是现代救援形态下的必然要求。除了勇敢,还要机智;除了机智,还要科学。这次投入的民用直升机也有几十架,有的是从上海、天津等地远道急调而来的,在一个个重灾区架起了一条条“空中生命线”,而自身安全是保障生命线不断的前提。“超越极限”作为一种鼓舞士气的理想是可以的,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局限于极限之内,那样才有安全保障。正像网友所说的:“抗灾一线的官兵们,你们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呀,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为灾区人民作更多更多的贡献!”
 
震后最紧急最紧张的废墟搜救阶段已经过去,目前迎来的是最疲劳最黏人的持久战阶段。机械疲劳、人身疲劳都会接踵而至,超过极限就可能“疲劳断裂”,所以现在正是最需要万分强调安全的时候。我们强调保障救援者自身的安全,绝不是什么“贪生怕死”,而是使命使然。
 
有句老话是“为有牺牲多壮志”,今天,我们希望“未有牺牲多壮志”——牺牲,没有;壮志,仍在。这,才是最好的抗震救灾情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