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
作者:潘希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8-6-4 3:18:37
环境痕量污染物:新一代环境问题来临
“提出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概念,有助于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拓展新的领域。该领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监控环境介质中痕量污染物存在的能力,而不是目前科学家手中有限的数据。”
“环境痕量污染物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方面,可能包含了目前广泛用于医疗、饲养、农业与化妆品等在用商品中的有效化学成分。环境痕量污染物所具有的广泛性、存在痕量性与效应隐蔽性,将提醒我们更加关注日益多样化的经济社会活动可能对人类健康与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潜在损害。”
日前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痕量污染物实验室研究员许振成的一席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如何对环境痕量污染物进行控制与管理,也成为摆在当前环境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引发第三代环境问题
人类应对环境污染先是从较为单一的污染源对某一环境介质的干扰开始的。例如:城市污水使水体溶解氧下降,燃煤排烟使大气中尘埃、二氧化硫增加等。
应对环境污染的第二代问题是人为排入环境中的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发生化学或生态效应所造成的次生问题,如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大气的酸沉降等。
相对于以上已列入环境管理监控的问题,近年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下简称POPs)、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以下简称PTS)等污染物具有环境损害效应,以及以其痕量存在于环境介质就可能产生生物隐性损害,“由于目前还未建立起源、环境浓度与损害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未有效地将其列入日常环境管理监控的范畴”。
据介绍,环境痕量污染物几乎包括了POPs、PTS、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有毒化学物(以下简称PBT)、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以下简称EEDs)等定义下的所有污染物,而且更为广泛。
它们被称为第三代环境问题的污染物。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能监测到这些污染物存在于环境中已有困难,而监控其污染损害,目前仅是学者们热议中的课题。“因此,提出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概念,有助于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拓展新的领域。该领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监控环境介质中痕量污染物存在的能力,而不是目前科学家手中有限的数据。”许振成说。
许振成还强调说:“过多的分类不利于鼓励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例如,有人以为POPs是环境界的事,PTS是化工工程师的事,而PBT是生物学家的事,EEDs却是医生的议题。事实上,对这些物质中任何一种的环境效应,离开了广泛的多学科联合交叉研究,我们可能都一事无成。”
提出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概念,也许会将已复杂化的分类更加复杂,但本意却是希望用简单的环境痕量污染物概念来概括过多过细的其他分类,鼓励在一个较大的分类概念下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按最突出的特点来形成新的环境管理领域,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突出的环境问题。
复合污染损害效应尚无人知晓
根据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调研和对典型区域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来源正处于高速增长趋势。
许振成介绍说,我国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历史残留的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仍然存在;第二,合法经济社会活动与追求现代化生活对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的贡献日新月异;第三,非法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的贡献触目惊心;第四,环境痕量污染物的威胁已呈普遍性,其风险已无处不在;第五,环境痕量污染物是我国结构性压缩型、复合型损害问题的主要特征构成,且其比重日益增加。
虽然对环境痕量污染物的监测尚未列入环境监测部门的例行项目,但有限的科研或其他专项监测已经表明,我国环境中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潜在威胁已不再是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性。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对广州市某大型污水厂进出厂污水污泥和对珠江三角洲某山丘自然土壤的特定监测中发现,POPs物质大量存在于其中。而以现行的环境管理方式,污水处理厂污泥可以用于农田,从而可能使污染物重新进入生物链而威胁到人群健康,如在这片山丘中居住或进行食品生产,必将对人群健康构成影响。
“在区域平均的意义上,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难于达到损害健康的量级,然而,我们的探索表明,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的显著特点是广泛存在具有可能达到损害效应的污染‘斑点’。这些‘斑点’来源于历史污染的环境迁移累积、现代生产生活的集中排放累积和非法生产的超常规堆积。”许振成说,“大部分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斑点’属多种污染物复合所致,其协同损害效应无人知晓。”
环境监管与控制科技体系还未形成
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许振成认为,目前我国环境监管与控制科技体系尚未形成,包括在生产领域仅就停止POPs的生产引进了相应的工艺技术,但对绝大多数其他环境痕量污染物,持续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正在刺激其产量大幅度增长;在污染控制领域,绝大部分环境痕量污染物处理量工艺未能进入使用阶段;现阶段如何阻断环境痕量污染物对人体、生物健康损害的防控战略目标未明确,工程技术体系未形成。
此外,环境痕量污染物对人体与生态损害缺乏定量的科学依据。“我国对环境痕量污染物生物毒性效应应有自主独立的认识。必须要在多学科交叉领域对环境痕量污染物的复合生物毒性效应有所突破;要在小概率意义上对环境痕量污染物的偶然人身损害有所认识。数量虽少但不能不究、不能不防。”许振成语重心长地说。
同时,针对现状,他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斑点是防控重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现阶段应该将对环境痕量污染物防控的重点放在污染斑点的控制方面,必须通过综合的社会经济活动调查并结合环境可能斑点的普查,锁定已存在的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斑点,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新的污染斑点的产生,将已存在的污染斑点与可能产生斑点的活动纳入环境污染控制的日常议程。
其次,阻断环境痕量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损害是防控的目标。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环境污染扩张期,环境欠账甚多,新的环境压力巨大,国家对潜在性的环境痕量污染物威胁与明显产生危害的常规污染难于同时投入相等的力量。因而,阻断对人群健康的损害是现阶段环境痕量污染物防控的战略目标,对环境痕量污染物的管理体系与科技支撑体系必须依此国家需求而设计。
再次,必须建立我国环境痕量污染物环境效应研究体系。我国科学界已对环境痕量污染物的环境与生物效应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要主动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和我国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环境痕量污染物问题,必须在我国国家需求与我国特定科学问题背景下,有自主创新的科研活动。应该建立具有我国特点的环境痕量污染物环境效应实验室、生物效应实验室与人群健康实验室,使之有能力为国家决策提供自主的科学依据。
最后,加快建立环境痕量污染物国家管理体系。鉴于环境痕量污染物已渗入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环节,并且其进入环境带有“先进生产力”的色彩,只在政府部门建立管理体系往往是难于达到防控效果的。因而,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跨部门的管理体系,该体系至少应包括环境痕量污染物认知体系与信息网络体系、损害阻断体系、预防与治理实施体系以及人群健康与生态安全监控体系等。
发E-mail给:
| 打印|评论|论坛|博客|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