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刘丹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5-27 2:12:34
十大要点直面灾后重建规划
 
[科学时报 刘丹报道] “抢险救灾需要速度和激情,但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科学、理性和精细地组织,特别是要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紧急召开的部科技委会议上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紧急召集了在京的部科技委委员,周干峙、邹德慈、周锡元、王瑞珠、王静霞、吴学敏、方鸿琪,这些建筑业界德高望重的院士们汇聚在一起,他们奔着一个共同的命题而来——灾后重建规划。
 
委员们结合参与唐山、丽江地震灾后规划重建的经验以及对这次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实地调研情况,就灾后重建的规划选址、城镇村的布局、设防标准、避难场所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仇保兴将委员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成十大要点。
 
一是抢险救灾需要速度和激情,但灾后重建工作更需要科学、理性和精细地组织,特别是要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二是城乡规划人员应该尽快地介入,主动组织地震、建筑、生态、给排水等方面的专家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及时抢救受灾城镇的规划图纸和城建档案。通过对规划图纸和城建档案的分析来发现城市存在的隐患,并尽快用于指导救灾工作。
 
三是要尽快编制临时居住区的规划。100万套过渡安置房构成的居民点要十分注重防震、防火、防疫,注意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基本生活设施配套。
 
四是要依据地震专家提出的意见,尽快地重新研究川西地区的城镇分布体系规划,确定哪些城镇需要移址新建,哪些城镇部分迁建,哪些就地重建,以避免国家灾后重建投资的浪费。
 
五是要尽快编制地级城市的重建规划。如果决定城市就地重建,规划就有了,重建家园的时间就抢回来了,所以要规划先行。
 
六是抽调人员设立联络中心组,使信息上通下达,把灾后重建工作的各方需求衔接起来,积极地、开放性地利用国外的抗震救灾技术、设备和智力资源,支援四川重建家园。
 
七是农村和城市的灾后重建应该有所区别,特别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的建筑,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实际上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等灾害后幸存下来的,灾后重建要保留其历史风貌。
 
八是对报废的建筑以及建筑废墟应该尽快寻找利用途径。
 
九是要尽快完善各类抗震节能的标准。要从实际出发,提高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
 
十是对过渡安置房的使用寿命和期限要考虑5~10年。现在考虑的过渡安置房使用最长期限可能是5年,最短的也要2年,所以要按照5年以上的质量和配套要求进行规划和修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