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沈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5-23 5:23:33
沈杰:灾难面前,我们需要强势的精神和人格
 
任何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总会影响一代人,在他们的观念、心态和人格上留下某种深刻的痕迹。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重大事件。首先它是一场大灾难,是民之伤,是国之殇。其次,这场灾难对我们是一场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而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拼搏奉献、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等精神品格,既是我们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展现,同时也成为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一种重要保障。
 
近年来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2003年非典、今年年初雪灾等的发生,使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面对今后还将会出现的各种突变或灾难,我们还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使我们的精神和人格实现一次质变,获得一次新的成长。
 
不论是对于眼前的灾难,还是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我们需要塑造一种强势的精神和人格,它们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崭新的素质和气质。
 
把危难作为一个洗礼。在强势的精神和人格面前,任何灾难都能成为这样一种机会:当人被命运推到危难的面前,在生死攸关的一瞬间,生命历程中最重大的心理难题得到了破解,这样的话,人超越了自我的心理局限,实现了成长中的质变。因为在身处艰难境况之时,其精神世界的激荡使得人在思考和省悟中得到了升华,于是,在需要作出奉献的时刻,人产生了崇高感、神圣感、使命感。而由于共同的处境使彼此的命运相连,人们之间更容易进行心理上的换位,形成平日难以相比的宽容感、同情心和相互理解。这种特殊的境遇会促使个体进入一种崭新的生命状态,一种崭新的精神和人格得以诞生。
 
让危难成为一条纽带。身处危难之时,人们身上总是会产生一些不同于寻常的精神和人格特质: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关心倾向比平日减少了,而更关心的是整个集体的目标实现和任务完成。由于紧张氛围强化了人际之间、上下之间的沟通,集体内部的分歧减少了。随着成员对集体认同感的加强,集体对成员的动员能力也在提高。强有力的领导、令人信服的权威、严密的规章制度、铁一般的纪律,成为有效应对潜在或公开危险的组织保障。总之,在内部凝聚力或向心力空前增强的情况下,集体应对危难和对抗压力的能力超常地提高。此时,整体的力量会大于各个个体要素力量之和。可以说,团结互助是一个集体在直面危难时谋求生存与发展所呈现出的社会机制。
 
而在微观层面上,当应急事件如天灾人祸出现时,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以调动身心能量来应对这种突发的压力和紧张。如果应急事件的影响大、时间长,那将引起人的极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导致其心力交瘁和机体损伤,引发诸多的身心疾病。对此而言,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得社会性支持,如关心、安慰和鼓励等,这些因素会使人产生积极的精神效能。因此,团结互助是帮助处在危难中的人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心理机制。
 
将危难当做一所学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公众在精神和人格上产生了许多新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更加人本化,以及在面对风险时的更加理性化。
 
在一个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危难的发生可以让人们学会更深刻地去爱,对亲人的爱,对同胞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由深厚的爱便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由强烈的责任感便会形成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和公益精神。
 
走向现代的人们正在形成更加成熟的理性精神。成熟的理性精神不仅可以培养出临危不惧的胆识和勇气,而且还有助于在表达激情和感情的同时,冷静而客观地总结经验、提炼思想。这次灾难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其中包括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灾难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对于灾难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加强对于广大社会公众开展应对灾害的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工作,如灾难中的自救和互救,尤其是生理救助和心理救助的知识和技能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