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董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4-4 12:53:26
调查显示:中国医生徘徊在临床和论文之间
 
近日,中国青年报联合丁香园网站针对医生的“论文和临床”话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当前的考核体系是以论文为主,但是多数医生还是看重临床。“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一个不会搞科研的医生还是医生,一个不会治病的医生不论有多少课题、多少文章都对不起医生这个称号。”
 
不过,论文连着实实在在的利益,确实给医生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统计,此次网络调查共有819名医生参与,其中按职称分:住院医师354人,主治医师276人,副主任医师125人,主任医师34人;按医院等级分:三级医院628人,二级及以下级别医院191人。在这些医生中,内科医生占52%,外科医生40%,辅助科室医生8%;其中有6%的硕士生导师,其他都不是研究生导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了46%,在45岁以下的占了52%。
 
此次调查的背景是,目前,医生的职称评定、职位谋取等越来越与论文的多寡挂钩。其后果极端表现为,有的外科教授甚至不会做阑尾炎手术。况且,考核下的伪科研大量流行,众多论文雷同或者言之无物,仅仅是为了加重晋升的砝码。对此,各界颇多微词和思考。
 
论文和临床工作矛盾,医生如何选择
 
调查中,面对论文和临床工作的矛盾,60%的医生选择以临床为主,或者科研暂缓。他们的理由是:临床工作是一个医生的本职,其他都是次要的,要对病人负责;国内的科研受限于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也做不出什么创新的东西。
 
一位受访者颇有些戏谑地说:“以后遇见病人,医生可以很客气地说:不好意思,您的手术我做不了,但是您也别担心,首先我是教授,教授给你看病本身就是你的荣耀;第二,虽然我做不了手术,但是我写过文章,要不您看看我的文章……”
 
另一个受访者则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儿。2004年,他所在的医院因为没有省级的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进三甲时被一票否决。此后,院领导为医院发展提出医、教、研一体化的方针,“逼”着医生“搞科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与晋升职称、发放高级职称人员津贴挂钩。“金钱刺激等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些人开始造假,花钱打通各个环节,结果获省级二等奖,院里大肆表彰。”
 
如此,这位三乙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认为,基层医院还是应该以医疗为主。“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搞科研的能力,科研是何等严谨、严肃、严格的事情,科研的结果是用来推动医学发展的,是解决临床难题的,一个假的结果将会对临床工作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我认为不分医院级别、能力,盲目地追求搞科研,写论文,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就必然会导致造假。”
 
不过,仍有四成的受访者选择“科研为先”:毕竟论文是自己的事情,关系着晋升,没有科研,就别想在专业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这也是推动临床进步的基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临床知识;另外,临床工作只要基本完成就可以了,病人的事情是谁都可以管理的。
 
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和科研水平高的医生,谁更有地位
 
一位受访者写道,目前一切与科研挂钩的现象无疑是行政干预的畸形儿。一方面作为政绩,论文、课题、获奖显而易见,写在计划、总结里面冠冕堂皇。而临床水平、病人满意度等等上级领导看不见、也没兴趣,自然容易糊弄过关。另一方面,作为职称评定,论文、课题、获奖等科研指标看起来是硬指标,容易服众,给人以公平的假象。而事实上,一些人能够通过权力和不对称的信息等很容易地获得课题、获奖、论文等。所谓科研硬指标,成了掩盖不公平的遮羞布。
 
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和科研水平高的医生相比,谁更有地位、更有实惠、更有发展前途?
 
58%的医生觉得,要根据医院的级别和地区来分,在三甲医院,科研水平高的医生更有地位、更有发展前景,也更有钱;在下面的医院,则是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占优势。
 
17%的医生认为,科研水平高的医生更有地位,可以拿课题、出成果、作报告,有名又有利,发展也会更好,谁会在乎他实际的临床水平呢?因为实在太难考核了。17%的医生认为临床水平高的医生更有地位,很多患者会慕名而来,同事认可,经济收入不会少。
 
但是,有50%的医生还是认为,写论文是能提高临床水平的。因为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了解专业前沿、总结经验、熟悉专业英语。30%的人认为,写论文没用,国内的很多论文都缺乏创意、拼凑数据、剽窃抄袭、滥竽充数,没有实际价值。另外,有20%的医生觉得,写论文有用,但作用有限,因为写论文而减少临床时间,得不偿失。
 
更直接的回答是,当被问及“如果您是科主任,科室需要补充新人,您是愿意聘用一个临床更出色还是科研更出色的年轻人”时,59%的人选择临床更出色的新人,因为科室招聘就是做临床的;40%的人选择科研更出色的新人,因为科研水平代表着专业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这也是一个科室的面子问题。
 
应付科研会导致临床水平下滑吗
 
在现行体制下,论文与临床确实是两难的问题。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医生,都不得不面对两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科研和晋升直接挂钩的医院。即便是最有经验、资格最老的医生,也常常对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筹莫展——不想因为科研不顺、论文级别不够影响职称评定,做身份尴尬的“老主治”;也不想在实验室花费太多时间影响临床技能的积累和临床工作的开展,成为徒有其名的“庸医”。
 
不少受访者认为,这是政策的失误。“科研和临床这两者本来并不矛盾,但在不恰当的政策引导下,临床医生不像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不像科研工作者。每个医生都要晋升,因为要生活嘛!每个人都要去搞科研,因为没有论文不能晋升嘛!但实际上,每个医生都是科研能手吗?这么多的医生,每人都能够研究东西出来,那我们也不用学什么外语去看国外的科研成果了。所以,很多医生写论文也是“逼上梁山”,搜肠刮肚找点东西,从故纸堆里东拼西凑。目前很多科研是带有功利性的,导致很多人忙于应付科研,应付晋升,而导致临床水平下滑!”一位受访者说。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