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徐百柯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4-30 10:23:3
中青报:虎照门挑战公众穷究真相的决心和毅力
掩饰真相的力量仿佛在民意表达和现实政治操作间竖起了一道屏障

    4月26日上午,浙江兰溪市长乐福地,参加“长乐福地行--长三角摄影名家邀请赛”的浙江省内各媒体摄影记者代表,联合承诺并签定自律公约--不拍作假照片。舒凡摄  

一只老虎搅得中国公众心神不宁。
 
空气里先是弥漫着被愚弄的愤怒。然后是深深的失望。接下来是穷究真相的决绝。最后,伤口里流出的竟是戏谑。
 
每当公众试图去触碰它、弄清它的真实身影时,它便隐入网络的深山老林;而当公众再也懒得搭理它、试图远离它时,它又示威似的跳将出来。当然,也可换个角度观察这场人虎大战:不依不饶的公众,隔三差五把它拎出来,痛打、抗议、幽默、嘲弄一番,但这并不影响它誓死娱乐大众的坚定信念。
 
它无疑可以当选代表世态的“年度汉字”,它甚至已经成了当下时代的一抹标识。
 
因为这只老虎,鸽子成了殉葬品,藏羚羊搭上了性命,连带着它的另一只同类,很快也被剥下了虎皮。但这只老虎依然津津有味地活着。
 
它活着,挑战着公众穷究真相的决心和毅力。
 
一只闯入网络的老虎
 
“我想写本书,把虎照前后的情况真实地披露出来,虎照背后的故事足以写本书。”拥有文艺学硕士学历的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这两天被问及“事情结束后有何打算”时,如此说道。
 
“现在能透露点吗?”有媒体问。“不能。”朱副厅长断然回答。
 
不能透露的东西似乎太多了,以致使事情迟迟不能画上句号。至少目前看来,朱巨龙的这本书,仍遥遥无期。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镇坪县华南虎照甫一公布,便有网友从摄影专业技术的角度提出质疑。稍后,植物学专家又从植物环境角度论证照片系假造。随即,具有彻底“解构”效果的老虎年画被公布到网上,图像比对甚至画法几何等方法均被网友纯熟运用,一切似乎都明白无误地证明:华南虎出自年画虎。
 
门户网站公布全套40张原始数码照片后,网络上技术分析打假之风愈演愈烈。由网易邀请的包括华裔“神探”李昌钰在内的6方机构和专家组鉴定认为:照片中华南虎系伪造。
 
虎照在虚拟空间里日渐透明。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胜果”却迟迟未被“认定”。2007年末,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
 
然而令公众“望穿秋水”的第二次鉴定,至今杳无音讯。最新语焉不详的“据悉”是:虎照鉴定,正在“秘密”地进行。
 
一只陪葬的鸽子
 
蒋铎自始至终坚信,自己距离这张照片的真伪,很近。然而他不太确定自己距离真相到底有多远。有一度,他甚至觉得自己正在远离真相,所以选择了一个震动新闻界的举动:宣布退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即便到了4月3日,他依旧难以判定真相是否会水落石出。所以他为当天下午召开的这个会准备了一份“杀手锏”。
 
同一天,杨浪一早去了国家图书馆。他的借书卡本来不具备调看旧报纸的权限,但他告诉工作人员,这事关下午一个极为重要的会。对方很支持,杨浪拿到了他想要的证据。
 
蒋铎带着鉴定报告、杨浪带着大信封里塞满的复印资料来到会场。
 
“原以为今天的会议会有一番唇枪舌剑。”但出乎他们的意料,一度讳莫如深的真相,竟如此轻描淡写地被公布于众。
 
4月3日下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组委会在中国记协二楼新闻发布厅召开“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研讨会”。学会会长、组委会主任于宁开场便宣读了“关于取消首届华赛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资格的决定”。这意味着,这张照片最终被认定为造假。
 
会上公布的鉴定这只鸽子真相的技术手段具有“权威”效力,却仅仅是采用了Photoshop软件中的几项“滤镜”功能,远不如未被“认定”的对那只老虎的技术分析来得全面和专业,更比不上著名摄影网站“色影无忌论坛”集网友力量推出的《图解飞鸽——造假技术分析报告》。有网友戏谑称:“如此简单甚至小儿科的鉴定,居然也就‘确凿’了。哦,那显然是因为这件事需要被‘认定’了。”
 
蒋铎手里握有一份比“权威鉴定”要详尽和专业得多的鉴定报告。不久前,从网上得知“广场鸽”事件后,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找到他,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并联系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牛少彰。
 
牛少彰采取“数字图像盲取证”方法对照片进行了长达52个小时的连续分析。这项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分支之一,用于对数字图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进行认证,可以找到照片的来源,也可以查出照片每一处改动的地方。数据显示,涉嫌造假的两只鸽子的3项特征,数据相关性为100%、99.94%和99.92%。据此可得出结论:两只鸽子完全相同,左侧鸽子可能是从右侧鸽子复制而来。
 
“我是坐于宁会长的车来的。路上他一个字都没透露。”蒋铎说。他原本希望以这份鉴定报告提出“确凿证据”,揭示真相。
 
虽然结果早早宣布,真相已大白天下,但与会新闻摄影界人士还是对徐祖哲和牛少彰的专业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其鉴定方法在后来许多人的发言中被一再提及。
 
此前的3月21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作为“华赛”组委会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称:“广场鸽”这件事已经“炒”了好久了,需要电脑技术专家提供确凿证据,才能证明照片的真假。
 
正是这一表态激怒了蒋铎。“虽然仅仅是一只鸽子的抵赖,却千真万确说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已经变了,肮脏!我宣布退出这个我曾经为之花费心血的组织。”3月23日,他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许林的博客中留言道。
 
许林是力主彻查“广场鸽”的核心人物。而蒋铎是这个学会1983年成立时的创始人之一,后来曾长期担任副会长,近年来退居二线,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蒋铎的退会,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哈尔滨日报》摄影记者张亮拍摄的“广场鸽”2005年获得首届“华赛”自然及环保类新闻单幅金奖。从去年4月起,它在网上被质疑了近一年。华南虎事件后,不少人原本担忧,“张飞鸽”会成为另一个“周老虎”。比如温州记者章翔鸥。尽管参与了联名向“华赛”组委会发出公开信《“广场鸽”真伪该了断啦》,但他“心里其实很不轻松”——因为有“周老虎”事件在前,假如“华赛”组委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张亮本人,也效仿前者,就此集体沉默的话,公众很难再有什么办法逼他们开口。
 
受邀而未与会的章翔鸥把这个事件描述为“‘广场鸽’魅影”:真相似乎近在眼前,却又飘忽不定。而4月3日这天,蒋铎、许林和杨浪等人,就是要让“广场鸽”真相板上钉钉。
 
资深媒体人杨浪在关注这一事件时没有摆脱自己的考据癖。他希望在“技术鉴定”的基础上,带入“文献鉴定”的方法,从逻辑角度论证这张照片在“克隆鸽子”以外,仍存有重大嫌疑:即使没有鸽子,这张图片也涉嫌造假。
 
为此他专程去国家图书馆,查阅了2004年2月的《哈尔滨日报》。除了21日该照片见报当天的原始版面外,他根据17日、18日和19日(即作者称拍照日)的天气报道,发现了张亮拍摄时间的疑点:该报18日以头条报道了《本市信鸽昨起停飞圈养》。“明明是‘停飞圈养’,然后却是满天的鸽子,仅此便可证明这是事实虚假的假照片。”杨浪说。
 
一只老虎赌上两颗人头
 
中科院专家称愿以人头打赌,虎照有假。对此,周正龙表示愿以人头奉陪。这样的赌局,令各方哗然,却当不得真。让人当真的是,其背后的更大的赌局。
 
“我们发布的野生华南虎信息是建立在深入调查、科学分析、专家鉴定的基础上,是认真、慎重、负责任的。我们坚信陕西镇坪县存在野生华南虎这个基本事实,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经我们鉴定认为是真实的。”面对质疑,如此言之凿凿的,是陕西省林业厅的声明。
 
然而两个月后,即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却不得不承认工作作风“草率”,并公开向社会致歉:“我们既未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也未对华南虎照片拍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在缺乏实体证据的情况下,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反映出我厅存在着工作作风漂浮、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此前一天,陕西省政府通报批评了省林业厅。
 
然而这更像是一场无意义的胜利。真相依然被遮掩着,包括最核心的问题,虎照的真伪。网络评论记载了这种无奈:“人们久盼之下,陕西省政府终于采取了行动。但从通报内容看,只涉及了对2007年10月12日发布会的处理意见,整个一百多天的事件,基本上还只处理到第一天。”
 
鸽子承载了太多的属性
 
张亮也在赌。2月23日,他通过“华赛”组委会官方网站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郑重声明”,称:“我以共产党员的名义,从新闻工作者的良心出发,向华赛组委会承诺:我的照片没有造假,我愿意对此事负完全的法律责任。”
 
他赌上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党性。
 
但他赌输了。4月3日,“华赛”组委会取消其作品获奖资格的决定和《哈尔滨日报》集团对其给予解聘的处理同时到来。4月6日,张亮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承认“照片确实经过PS而成”。
 
他把当初PS照片的经过描述为“鬼使神差”——看到画面左侧天空比较空,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更完美,就用Photoshop软件把右侧那只鸽子复制到左边来了。
 
“有一些新闻摄影界的同行也把图片上的电线、烟囱、风筝抹掉,有的在天空中复制烟花等场景,我就认为只要不违背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这种修饰无伤大雅。”张亮辩解道,“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许林在以实名博客为平台推动彻查“广场鸽”的过程中,曾有网友给他留言:很高兴你能在公开论坛上发表对假新闻照片的批评。有一个现象我想和你讨论,即最近时期和“文革”时期、大跃进时期,中国的新闻图片造假曾经掀起多次高潮,这是其他民族的历史中不太出现的特点。或许这些高潮与社会结构无关,但或许与文化传统有关系。就此,许林回复这位网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而又很深的问题。现在正调查“广场鸽”,没有精力。等过一段,我很愿意同大家切磋这个问题。
 
尽管并不能直接佐证这位网友的判断,但从有关部门极力掩饰华南虎照真相的表态中,颇能反映出其中的心态。镇坪县县长吴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强调:“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就是我所说的,盛世出国虎,虎啸振国威。”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也表态:“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共和国的创立做出过巨大贡献,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在这块古老神秘的土地上创造出来。”
 
对此,有网友戏称道:照这样说的话,在镇坪县,恐龙都能复活,他们应该打出“盛世出国龙,龙吼振国威”这样的口号。
 
出于某种宣传的需要,局部真实必须要服从整体真实,这便成了某些造假者仰仗的逻辑。对此,许林曾感同身受。这位《人民日报》的退休摄影编辑,不久前整理出了自己《40年新闻摄影回眸与自我批判》一文。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一个初学摆拍的摄影师,他曾在笔记里认真总结了“拍这种场景,应注意人物不要重叠,裤脚卷起与不卷起也是不一样的效果”“人物安排很重要,如何突出主要人物,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等诸如此类的心得。
 
回望那时的照片,许林感慨地说:“这哪里是拍新闻照片,简直就是在演戏!”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网友读过他的自我清算后,会对他目前的“打假”提出质疑。这位网友留言道:张亮和许林曾经的做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前者是拍了再摆,后者是摆了再拍,在本质上都是造假。本人很想请许林们反思一下新闻摄影打假的伦理和道德。
 
对此,著名摄影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解释道:“你看那时的新闻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来,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时整个中国新闻界对新闻摄影的属性还不明确。但新时期以来则不同,尤其是1983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后,专业标准是明确的,新闻摄影必须真实,杜绝摆拍。”
 
但让许林等人深感忧虑的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报纸上摆拍的照片又多了起来,雷同化、概念化照片大有泛滥之势”,新世纪以来,则又多一种PS造假的武器。
 
“我们的假照片,每逢大事便应运而生。老山前线、抗洪、非典……20多年来我们纵容了多少这样的造假?”贺延光说,“假照片的问题由来已久,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但长久以来,它最多只是圈子里的事,外人并不知情,‘家丑不可外扬’,致使造假者不仅能轻易过关,也能让新闻摄影界维持着一个冠冕堂皇的脸面。”
 
嘘,别说话,老虎累了
 
2007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这份具有特殊地位的党报的明确表态,一度让公众以为真相不久便会揭开。
 
然而这篇高规格评论中的两处“似乎”,却似乎一语成谶——全民打虎似乎该画上句号了、华南虎事件似乎该水落石出了——不仅它所期待的“更多的真相”没有大白于天下,甚至连事件本身也陷入了更大的迷局。
 
今年两会期间,有媒体不依不饶、穷究华南虎事件真相时,陕西省林业厅厅长称:几家权威鉴定机构都不肯接手;陕西省省长回答:要把精力放在审议报告上;陕西籍委员则劝诫记者:不要追究结果了。
 
直到不久前,两会上积极关注华南虎事件的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还在无奈地感叹:“由于我至今还无法了解及理解的原因,‘周老虎’的闹剧似乎还没有到收场的时候。”
 
掩饰真相的力量竟如此强大,仿佛在民意表达和现实政治操作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某种东西试图将华南虎照笼罩起来,斩断一切对于其中真相的探究。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套用那个著名的句子:从真假动物出没的山林到各色人等活跃的官场,一幅横贯的铁幕已经落下。
 
那些抱定信念探究真相的人们,与技术作战,似乎胜利了,与宣言作战,似乎也胜利了。现在,他们在与沉默作战。没人知道,这沉默多久才会打破。
 
郁闷,为虎却不能作伥
 
就在老虎尚未现形、鸽子还待落地之际,又有一张照片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这次与造假无关,却依旧与真相有关。
 
3月6日的《广州日报》刊登了一张来自CFP图片库的照片,一女子手持工资条展示,反映个税起征点上调的新闻。细心的网友发现,这张显示月收入为5935元的工资条上,个人所得税一栏竟为0.00。很快,拍摄该图的业余摄影师罗伟现身,其身份为北京市工商局东城分局的正式在编人员,照片上就是他本人的工资条。
 
网友就此热烈讨论起“公务员不用交个税”的问题。罗伟很快说明,自己已缴纳了个税,工商局和地税局也均出面澄清。然而许多网友对这样的表态并不相信,认定“只有一个解释可以说通”,即罗伟的税收由东城工商分局代扣代缴,而这笔代扣代缴的钱应该不是来自财政统一发放的职工工资,极有可能来自单位的小金库。对这种公款代缴现象的推测,甚至得到财税专家的赞同。
 
对于这样与小小一张工资条较劲、刨根问底的举动,评论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这张新闻图片再次折射出公众对真相的渴求。
 
早在华南虎事件初时,便有评论指出:公民质疑的焦点是真相,真相的濒危甚于老虎的濒危。如果不从这一点入手,似乎很难理解公众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照片真伪“近乎偏执”的追求。
 
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表示希望借机推动华南虎事件的解决。网络上,虎照问题与教育、医疗、物价等民生问题列在一起,成为各网站两会民意调查的热门话题。其中,新华网设立的“我有问题问总理”的专题中,可以见到网友尖锐提问:陕西华南虎照怎么还没鉴定结果?造假集团怎么还没查处?
 
对此,有评论曾大呼不解:不就是一纸破老虎的问题吗,有必要拿到两会来讨论?真是天大的荒唐!两会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问题的决策,置如此重大方向于不顾,非要把华南虎搞个水落石出,这不是背离人民意愿的哗众取宠又是什么?
 
“如果对虎照鉴别有何不同需求,应向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的相关地方、机构和人员询问。全国两会是神圣的殿堂,代表委员肩负全体国民重托,审议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殚精竭虑,无暇为此过多分散精力。”朱巨龙也回应道。
 
然而,经济学者们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与官方雇用的“专家”不同,激励公众穷追猛打的不是直接收益,而是因为人们担忧,到底是发现了老虎的踪迹,还是发现了造假产生收益的方程式?“公民的要求很简单:公共财政由我们纳税而来,我们有权利知道真相。只有真相才是进行下一步理性决策的基础。”
 
还有一种分析偏重政治思维:当公众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真相的时候,就只能在网络上掀起一场又一场“全民运动”。这是公众在知情权得不到伸张,唯一可以采取的手段。
 
尽管真相依旧被笼罩在铁幕下,但华南虎事件却极大地激发了公众求解真相的热情和能力。与许林合力打假的深圳记者齐洁爽分析说:“2007年末至2008年初,国内打假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南虎事件锻炼了网络打假队伍,也培训了网络打假队伍。网上人才济济,高昂的参与性、严谨的自律性,加之充满想象力的奇思妙想,会聚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对待一张图片,无论是图像中的景物假还是图片本身假,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会从自己熟知的专业角度寻找破绽,并严格论证。仅仅华南虎照片,应用的技术就有植物学、动物学、图像学、色彩学、光学、数码理论、3D软件、立体影像、空间变换原理等。没有华南虎事件的铺垫,就不会这么快普及了打假知识,也不会凝聚这样多民间力量,不会有广场鸽旧事重提,被网友发现诸多破绽,并促造假事件的解决。”
 
张亮显然低估了这股“求真”的力量,所以他才会“心存侥幸死扛着”。此外,他从朋友刘为强的遭遇中解读出了错误的信息。
 
2008年2月,网友质疑获得“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造假,并命名为“刘羚羊”。随即,作者刘为强承认照片确系PS合成。2月18日,其供职的《大庆晚报》发表声明,承认照片造假并道歉,宣布解聘刘为强,同时报社总编辑引咎辞职。
 
这样的处理速度和力度获得广泛好评,然而刘为强的“身败名裂”却对张亮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和刘是朋友,知道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工作,“但他犯了错误之后,功劳就没人提了”。这让32岁的张亮“不敢对诚实的结果抱太大奢望,赌博心态渐渐占了上风:既然承认了也是死,没准不承认还有机会和可能。”
 
“广场鸽”真相大白后,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的“后怕”:若非蒋铎老爷子冲冠一怒,以“周老虎”这个恶劣的先例来看,张亮们的“机会和可能”没准还真有。
 
真实就那么可怕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假照片?”章翔鸥自问自答,“就这两三年出现的问题照来看,大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大都是一些为了达到宣传目的的照片,或许那些制假者怎么都没料到,这些反映国泰民安、和谐盛世的照片竟然也会有人来挑刺。”
 
身为新闻从业人员,章翔鸥深知世风浮夸下这份职业的不易,于是他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宣传照片不是不能拍,但问题在于,你摆就摆了,拍就拍了,做就做了,整得再好,你也还是得记住——它们只是宣传照!你拿去参加什么新闻奖评比呀?”
 
时评家张天蔚则认为:新闻需要真实,宣传更需要真实。他对比了“周老虎”和“刘羚羊”,前者始终坚称虎照为真,后者却坦承羊照为假。而刘为强之所以坦然承认,重要原因在于他并不以自己的造假行为为错。他将这幅作品定位为艺术照片,并将“新闻图片”与“艺术照片”作了严格的区分,前者必须真实,后者却允许“加工”。
 
“这种区分隐含的一个更重要的逻辑是,”张天蔚分析说,“新闻必须真实,宣传却可以作假。媒体、公众及主管部门,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新闻’和‘宣传’奉行两种不同的真实标准。”
 
著名摄影家、评论家鲍昆痛感于新技术时代来临后,在新的社会伦理规则没有相应建立之前,虚假的视觉影像一时遮盖了公众的日常生活,“谎言泛滥成为这个时代越来越严重的弊病,最终导致滥用公权的不法之徒用假照片堂而皇之地欺骗社会钱财(华南虎照事件)”。随着虎照引起的社会公愤,出现了公众对虚假摄影照片穷追猛打的局面。在他看来,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对于公众知情权长期被漠视的反击,更是随着技术进步而来的民主化思潮的深入。
 
“对新闻照片的任何造假行为,再不会有以前的宽容。”鲍昆强调说,“除开技术条件的时过境迁外,社会的民主化也今非昔比,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知情权和其他诸项个人权利的认识都上升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网络是个好东西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这是今年1月,陕西省绥德县一位宣传官员接受采访时嘟囔出的一句话。有人立即联想起华南虎事件的当事人:“那些始作俑者,对此大概也会感触颇深吧?”
 
相反,参与一系列照片打假的网友们,却在公共论坛上留言大呼:“网络是个好东西!”
 
“过去有很多著名的假照片,业内人其实都知道,但没有传播出去,大家都不声张。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假照片,网上会喊成一片,因为大家都懂摄影了,新闻摄影越来越回归到真实的本质方面。”贺延光说。
 
他举例说,《拼到底》是1986年的全国最佳新闻照片,反映老山前线的英雄主义。“当时大家一看很激动啊,两个战士趴在战壕里打枪,一个战士负了伤,满脸绑着绷带,他的战友要把他扶下来,他就甩胳膊,别管我。”贺延光说,当时自己也投了赞成票。但很快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就接到举报信:这照片是假的,我们都在旁边,我们就是那个部队的战士。
 
“其实就是‘拍戏’嘛,当时在老山前线很常见。”贺延光说。他去前线拍照时还碰到过这样的事,离开坑道指挥所时,副指导员问:你们不带点东西?连队卫生院的纱布啊、药包啊、红药水啊你们不带吗?“去那儿的都这么拍,人家以为新闻摄影就是摆着拍呢。”
 
但当时所有类似的举报到了学会就打住了,基本没有公开,更没有取消所获奖项一说。因此贺延光至今对当年公开处理新华社记者李锦造假事件记忆犹新。1987年,李锦获评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但经调查,其两幅作品“与事实不符”。李锦因此被撤销称号、收回奖金、奖杯和证书。《中国青年报》当时在头版刊发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不容动摇》的消息。“我印象中这是第一次这么严的处理。”贺延光回忆道。
 
作为新闻摄影从封闭圈子到开放时代的见证者,他深有感触地说:“今天,我们应该感谢照相机的普及,感谢互联网的力量。前者让贵族的宠物变成了平民的家什,它使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都可能成为摄影家;后者让信息不再封闭,各种议论、批评畅通无阻,它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批评家。”
 
进入4月份,有细心的记者发现,立在陕西镇坪县街头“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的巨幅广告牌,已悄悄被撤换了。这块牌子是陕西省林业厅去年公布虎照后不久打出的。
 
据悉,重庆有剧作家和影视公司早早宣称已写出剧本,要制作新闻话剧《拍虎——华南虎事件》,但至今不见下文。创作者设想的是黑色幽默剧,宣称是“中国式的”。制作方表示:“因为新闻事件还在不断发生,所以我们将准备系列剧,今天看到的是《拍虎》,明天是《变虎》,后天可能就是《杀虎》。”
 
看这出活剧与这一系列话剧,谁能先熬出来。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