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
作者:田天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8-4-10 7:36:35
4月3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首次实时观测核糖体 在蛋白合成中的步骤
晶体学和低温电子显微镜领域的最新进展,增进了我们对核糖体在蛋白合成,即将由信使RNA(mRNA)代码所编码的信息翻译成一种多肽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现在,Jin-Der Wen等人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他们用光镊子跟踪了大肠杆菌核糖体对一个mRNA的翻译过程,一次跟踪一个密码子。他们跟踪到了一个mRNA被展开和翻译的过程。他们发现,翻译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经过几个相继的转位和暂停周期。每个周期包括三个核苷酸的一个转位步骤,在不到0.1秒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是几秒钟的暂停。这是对核糖体结构在翻译过程中沿mRNA所经历的物理步骤的首次实时观测,所获得的单分子分析结果可以用来解决翻译过程中用传统宏观方法不能触及的问题,包括翻译基因调控及翻译的保真程度。
用来搜索太阳系外行星的新装置
太阳系外行星目前的数量为277颗,其中没有一颗像地球。它们大多数是作为恒星光谱线上的一个多普勒频移被探测到的,这种方法可以“看到”质量小到约为地球5倍的行星。如果要用这种观测方法发现地球大小的行星,需要提高谱图波长校正水平来获得更好的多普勒频移分辨率。被称为astro-comb的一种新开发的仪器,通过使激光频率梳(一种使实验光谱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装置)适应天体物理学的需要而做到了这一点。
物质的超绝缘状态有了实验证据
将紊乱引入很薄的超导膜,会诱导生成一种液滴状的电子结构。该结构中有超导“岛屿”,它们浸没在一个正常的基质中。通过微调这种紊乱状态,该体系可从超导体变成绝缘体。本期《自然》上的一篇论文,为物质的一种以前没有定性的“超绝缘”状态(它相当于电阻无限大的超导体的一个“镜像”)参与了这一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在从超导体变成绝缘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导电状态,即一种库柏对绝缘体,它具有热激发的导电性。用氮化钛薄膜所作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一种库柏对绝缘体会成为一种超绝缘体,它是一种与超导类似的状态,即它会被一个强度足够大的临界磁场破坏,并且在一定的临界电压下也会消失。
大陆相对于地球自转轴的运动
人们所观测到的大陆相对于地球自转轴的运动可能是由于整个地球相对于其自转轴的转动(真正的极移),或是由于各构造板块的运动。为了区分这些过程,Bernhard Steinberger和Trond Torsvik计算了过去3.2亿年在一个古地磁参照系中大陆运动和转动的全球平均值。他们识别出两个成分:一个是稳定的向北运动;另一个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他们将后者解释为真正的极移。
线粒体残迹的功能
微孢子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真核生物的高度专业化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它们在过去长期被认为是真核生物演化的一个早期阶段的遗迹,这个阶段是在生物获得线粒体之前。但最近的研究工作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了,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含有一个很小的线粒体残迹,被称为mitosome。mitosome的功能还存在争议,但微孢子虫基因组已知编码线粒体铁—硫团结构的几个组分。现在,Golberg等人描述了两种微孢子虫的几个铁—硫团组分的克隆、定性和亚细胞定位。虽然一些组分定位于mitosome,但其他组分则是在胞质中,这便提出了关于它们的功能是怎样协调的问题。他们获得的数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mitosome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在包括Nar1和Rli1在内的胞质铁—硫蛋白的生物合成中,它们对细胞生存至关重要。
(田天/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aturechina.com/st)
发E-mail给:
| 打印|评论|论坛|博客|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