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08-3-7 9:46:16
专访科技部部长万钢:高校老师这个职务我不想放弃
 
3月6日,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做客中央台,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访问。
 
万钢简历:
 
工学博士。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
 
197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学院并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1年在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实验力学专业学习,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至1991年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至2001年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开发部工程师,生产部、总体规划部技术经理。2001年4月,任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2001年8月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2003年6月任同济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2004年7月起任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06年12月,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2007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部长。2007年12月,任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听众您好!欢迎您收听做客中央台,我是雨亭,今天来到中央台做客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部长万钢。万部长,您好!
 
万钢:您好!各位听众大家好!
 
主持人:去年,我国科技领域亮点不断: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正式亮相,探明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嫦娥一号发回月球照片,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下线,等等。
 
其实,今天做客中央台的嘉宾万钢部长本人,也同样是去年我国科技领域的一大亮点。先来了解一下万钢部长的主要经历。
 
万钢,汽车领域专家。1952年8月出生,上海人,博士学位。2000年,万钢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2000年底,万钢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2004年7月起,万钢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并兼任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2006年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2006年12月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2007年4月,任科技部部长。2007年12月,任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持人:万部长,我的第一个问题从您本人开始,我知道您插过队,下过乡,留过学,当过工程师,也曾经是“海归”的一员,还当过大学校长。去年4月27号成为了共和国的部长,到现在应该是有十个多月的时间,这不到一年的时间您主要抓了哪几件事?
 
万钢:2007年是我们国家发展当中难忘的一年。因为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把科技工作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今后发展的一个战略的关键。在这一年当中当然有很多令人振奋的科技成果。就我们科技工作本身说起来,作为国务院对科技工作宏观管理的一个部门,我们最主要的就是抓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环境建设。
 
2007年12月份召开的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国家促进科技进步法确定了我国在新的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义务与权利。该法对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环境的建设,对知识产权的创造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科技人员享受他们的知识创新的成果,同时对诚信法规方面的建设,有了明确的界定。对于企业为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紧密的结合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企业自主创新所得到产品的成果,国家在政府采购的时候要给予优先的条件支持,这样创新环境就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同时在去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重大专项中的三个重大专项:一个就是“水污染和水环境的处理”;一个是“重大新药的创制”; 一个是“下一代的移动通讯”。《中长期科技规划》当中所确定所有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基本上都编制成功了,绝大多数已经通过了综合论证,马上就要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来进行逐个的讨论。这些方案聚集了几千名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
 
万钢:去年的科技工作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惠及民生特别是惠及农村的,比如说国家现在优良品种,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我们和农业部共同进行粮食丰产工程实施以后,单就在十几个重大粮食省区粮食产量就提高2000多万吨。在预防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这方面的完全自主创新,惠及了广大人民。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基础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今天还有很多科学门家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基础研究的前沿,他们有生命领域的,纳米科学领域的,他们也有一些研究天,研究地,研究声,研究光这些的科学家,他们今天辛勤的劳作,在今后五年,十年当中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为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提供最新的产品。
 
主持人:我们知道每年的两会都是政府要总结这一年的工作,代表委员来这里建言献策,广大百姓了解政府这一年的工作,对未来有一个期许和判断的时段。通过我们的广播还有通过中国广播网向广大听众征集的意见来看,大家也是反响非常热烈,很关注在科技领域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来共同看几条,有一些听众是因为了解您的经历,围绕民族汽车工业来提问的,比如说这位中国广播网的网友说:中国什么时候能有强大的民族汽车品牌呢?您对我国在短时期内拥有强大民族汽车品牌是否有信心?在这一方面的科技注入有多少?还有的网友是关注未来几年我国高科技发展前景,像中国广播网的网友“子目”说:未来五年高新技术发展前景怎么样,今年科技部出台了哪些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中国广播网网友“小羊羊”说:万部长,感谢您来到中央台作客,“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您觉得“科技奥运”是什么,如何体现在奥运会当中?老百姓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实惠?我想从大家关注的问题来看,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想从您这里知道和我们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有哪些?在未来领域还有那些最新的科技成果?
 
万钢:听到您所说的听众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因为科技工作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我们也特别感谢中央广播电台和我们的网友、听众们经常的对科技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我是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的,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新型燃气汽车,以及燃料电池设计的电动汽车发展。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来宣传一下我们的“科技奥运”。2008年的奥运会在展示科技技术方面有可能要做到几个世界第一。
 
第一个我们将在奥运会的核心场馆区实现汽车交通的零排放,在这里面将运行500多辆电动汽车,其中有采用最新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动大客车;也有武汉东风电动生产的各种各样的小型的场地用车;同时我们自主创新的燃料电池汽车。当然我很高兴我和我的团队在上汽集团,上海大众共同努力下研制的成果也要走上实验场地,当然还不光是汽车。我们奥运会场馆,主场馆使用的能源有26%是清洁能源,比如说奥运村的大楼,运动员使用的热水全部使用太阳能,它的空调使用地热能,水的循环使用达到了85%,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科技成果将在奥运会当中展出。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使用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标准TD—SCDMA,也将在奥运会全面应用,到时候大家拿着手机可以看电视,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情况,奥运会结束以后它将会大范围推广。
 
主持人:我看到我们的听众朋友已经在留言。有一个听众发来短信就提到了刚才您所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他非常高兴万部长提到新一代移动通信。那么,他还想了解一下重大科技专项还有哪些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确定这些项目我们有什么标准?
 
万钢:首先确定重大专项,它的第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民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它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第三,它要能带动我们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生长;第四,它要以人为本,服务于老百姓。比如说重大新药创制,我们都知道在市场上新药有很多,大多数新药都是进口的,药品比较贵。我们自主创新所研制的新药将是使老百姓吃得起,用得起的,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主持人:从科技工作者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很关心如何把一些大家的理念、想法,还有自主创新方面的一些工作最终投入到产业当中,就是说技术和产业之间是有距离的,这就需要资金的投入。有一位网友他提问说科研成果需要推广形成产业,需要基金,需要政策,需要各方面强有力的支撑。还有一位中国广播网的网友李宾在网上说,如何依据“十一五”规划来统筹分配重大科技项目,如何避免在项目资金分配上的重复性。也就是资金使用方面,您作为“掌门人”怎么来分配。
 
万钢:资金的使用牵涉到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科学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使更多创新和创造能够应用到经济上面。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由自己“拍脑子定项目”的做法。在2007年大概我们国家总的投入3600多亿,政府投入也是1000多亿了,已经占GDP的1.5%,其中这3600多个亿的企业投入就是2000多亿,已经三者有其二了,这说明在科技宏观管理资金政策方面,国家的财政投入带动了社会对科技的研发和开发的投入。
 
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我们今后的改革方向首先要让更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能够去自由的探索。第二个要聚焦于重大专项,因为重大的专项体现了国家的需求,国家战略发展的意志,而重大专项的组织一定是通过企业、科学家、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专家们共同来确定,共同来编制,共同来论证,在论证的过程当中就吸收了现代管理,现代财务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不是说等着一项科研出了成果以后转化,而是瞄准着一个重大需求去研究,成果转化和瞄准方向的研究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而大家知道取消了一个环节,就会转化得更加快,能够更快更直接的推动。
 
主持人:其实科技进步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力,也是一个助推器,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以说借助您刚才这样一个提示。在我们的网友和听众当中,大家也有很多的建议,大家都在献计献策,借助两会召开之际。
 
万钢:我十分高兴,希望网友经常给我们提出各种各样建议。
 
主持人:那就借助这个机会我给您说几条建议,您可以做一个评点。 有一位中国广播网的网友李菲说:万部长您好,我想提西部地区的问题,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也不是很高,东西部协调发展肯定这方面有大文章可做。未来这几年,在您在任期间希望对于西部的科技软实力各方面都多加重视,可以多考虑一些相互借鉴的手段,把东部的好经验、好办法带到西部来。还有一位我们的听众是来自北京的,他说:我是一名高校老师,非常高兴万部长能走进中央台的播音间,因为知道您担任过大学校长,所以肯定在推动高校和企业联动方面有很多好的政策建议,希望这方面的力度能够加大。
 
万钢:我先回答一下,支持西部大发展这是我们特别需要的问题,我特别感谢这位网友提的建议。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我们有两项行动,一个叫科技援藏,一个叫科技支疆,所以支持西部开发是科技部长期坚持的一个任务,我们会帮助所有的有志于到西部去开发的科技人员,给他们牵线搭桥,来支持他们发展。新疆自治区的书记王乐泉同志亲自跟我说,他欢迎东部的科技人员带着自己的技术到新疆去,新疆给予他们财力的支持,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我想这也代表了西部省市党政领导的一片欢迎,对科学发展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还有高校老师对您的一个期待。
 
万钢:刚才说的高校老师的期待我也感到十分的高兴,特别是自己当过高校的老师,而且我现在还能说是一位高校老师,因为我还带着几个博士生,高校老师这个职务我不想放弃,想长期坚持。第一个目的是把自己知识传授给年轻的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任务。第二个我想通过一些科研和具体教师的接触来了解我们科技政策到底符不符合我们科学工作者的要求,除了去调研以外,还要亲身的体验,才能够得到深层次的应用。我希望我们高校要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导向,自觉地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自觉地走到企业和企业一起瞄准企业的需求来进行研究。应该说我们的高校基本上已经走上了这一条路,很多老师已经走在前沿,我希望大家带着更多的学生出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除了读书以外要更多的接触实践,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很多实践的过程当中增长了知识,希望高校能够为我们学校创造更多的创新、创造的能力。我在几次采访中说到了,很多人说我在过去的研究当中取得很多成果,但是我很想找一个机会跟他们谈谈。从我读博士起走过多少弯路,受过多少挫折,因此我想人在科研的失败当中所取得的知识要比成功得到的更多。
 
主持人:热爱、探索和发现,这是您对科研方面的青年学子提出的希望,我相信这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因为您本身就有这样的经历。对您来讲,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您的经历。以前在团队当中,一般来说同事会叫您万老师;在学校当中的时候会叫您万校长,现在又会叫您万部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包括这次两会上您作为部长这个角色对于科研工作有哪些希望。
 
万钢:我作为科技部长和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一个大学的教师,希望我们的科研体制的改革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那就是能够培养建设一个使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而且脱颖而出的环境,使更多世界上的精英科研人才能够回到祖国或者来到祖国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要创造环境,为出国、归国留学人员创造环境,更重要是为青年科学家创造环境,使他们不但能快速成长而且能够脱颖而出。使他们成为我们国家科技发展持久不衰的动力,我想创新型国家之真谛就在于此。
 
主持人:这是您的一番希望,在您刚刚担任部长的时候您的感觉是重任在肩。这次参加两会,现在您的肩头任务,这个担子是轻了还是更重了呢。
 
万刚:一方面是轻了,一方面是重了。重任在肩,那时候是按照我自己对任务的想象。轻了是因为我在整个合作当中,大家都知道我是民主党派人士,我和党组织的合作、和党组书记合作非常融洽,科技部的同志们齐心合力,把我自己身上的重担分担了,减轻了。今天当我听到网友们,听众们对于科技发展的厚望,又感到重了,因为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成就,但是对于广大人民大众的要求,我们还差得远。我们怎么样能够服务于科技工作者,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众,尽快地建设起一个国家创新体系,能够使我们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得到提升。而且面对着现在这样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要求,我们感到担子更重了。我相信在这次两会以后,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好意见,好建议,提出的好方法,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能够进一步的转变职能,推动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尽快的达到我们的目的。
 
主持人:从大家熟悉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今天所熟知的自主创新,其实科学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一直在这其中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以及国家的进步,借助这个节目也预祝您的工作一切顺利,也希望科研领域在未来取得更高更深,更前沿的发展,在更精细的未知世界获得令我们满意的成果。谢谢您!
 
万钢: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听众,我也希望主持人和各位听众能够更加关心我们科技发展的事业,能够更加及时的帮助我们纠正偏差,能够共同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