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刘玉叶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3-31 12:54:10
中青报:老师和学生谁是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
 
几千年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情,最近却发生了变化——真如一位教授所说师生一团和气只是一种伪现象吗?最近媒体报道的教授与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学生集体状告教授,堪称“惊悚”的标题频频出现,甚至教授之间也发生了人身攻击的新闻。这实在让以纯洁的象牙塔自居的大学斯文扫地。
 
“教授”的英文“professor”本身就含有追求真理与信仰的意思,可以说是一个足以博得无限敬意的守护人类精神净土的称呼。但最近其中的意味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长篇小说《所谓教授》向我们展示了看似风度翩翩的一些教授的另一面:卖笑、拉皮条、坐官衙、开公司、烙大饼等等,其中虽必有文学的夸张,但也暗示出教授之名已然今非昔比。高等学府屡屡传出各种绯闻,不务教学一心发财者有之,擅长成堆炮制“学术垃圾”者有之,剽窃者有之,粗口者有之,“性扰”者有之……如今许多学生称导师为“老板”,将师生间温情的人文关怀解构为赤裸裸的雇佣关系。于是,便不难理解师生之间、老师彼此、老师与社会之间产生的裂痕,“一团和气”温情脉脉的面纱迟早会被撕开。
 
当社会众口一词地指责“师”文扫地的时候,却不可不检查校园的另一大主要群体——弟子的行为。尊重理应是相互的,但在当今课堂上,睡觉、逃课、迟到、发短信等新“四害”日益猖獗,当望着一半人未到、另一半人又或睡觉或玩手机的课堂时,相信涵养再深的教授也不可能心如止水。老师们不得不在课堂上点名,提示“这里考试都要考”或大讲奇闻笑话来对付。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电影明星赵薇读研究生时,出勤率之高,以至于老师竟感动地潸然泪下。当逃课这种行为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常态时,老师都禁不住为如此的好学生所“震撼”了。
 
难怪有教授抱怨:现在老师才是校园的弱势群体。其实,在校园里,哪一部分人成为弱势群体都是畸形的现象。固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新时代建立在人文与平等上的新“师道尊严”观亟须重建。知名大学者如胡适等,在学生面前哪里会有一点“泰斗”的架子呢?翻看当代学者对当年北大、西南联大在学术史上青史留名的教授们的回忆,有些人口吃、紧张、话语听来缺乏逻辑难以连缀,或者古怪、严肃,“怪癖”多多,但都并不妨碍他们字字珠玑,也少有学生因为“无聊”“难听”而睡觉。
 
对学生而言,尊重老师也意味着自重。一些早被大学课堂遗忘的东西,比如上课前学生集体起立向老师致意,下课后学生主动去擦黑板等细节,窃以为应予以保留。只有师生都互相存着尊敬谨严的“道”,师生间校园里才会和谐。去年年底,91岁的关君蔚院士去世。寒夜里,几百位深受其学术教导和人格魅力感染的北京林大学生,手捧发出跳跃微光的蜡烛,含泪宣誓要继承老师遗志,一遍遍呼唤着“关老,走好”,这样的画面让人在感动之后又多了些反省与深思——师有“道”,生亦有“道”。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4级本科生)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