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贺根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7 3:31:40
给黑冠长臂猿“一个温暖的家” 访广西大学动物学院教授周放
 
曾消失了近40年的东黑冠长臂猿,自2005年和2006年先后在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被发现后,引起国际动物学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加强对这一世界极危动物的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动物学界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大学动物学院教授、广西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周放。
 
黑冠长臂猿40年后重现中越边境
 
在广西大学动物学院综合大楼四楼的一间办公里,记者见到刚从桂林参加广西动物学会年会回来的周放教授。一谈到黑冠长臂猿,周放便显得格外兴奋,给我讲起了2006年5月在我国广西靖西县重新发现东黑冠长臂猿那难忘的经历。
 
“当听到那既陌生又熟悉的啼声,我想这一定是黑冠长臂猿在鸣唱!”周放说,“2006年4月,我们从FFI(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组织)转来的信息得知,越南高平省发现了黑冠长臂猿,于是想到与越南相邻的广西靖西县地理环境与之大体相同,是否也有黑冠长臂猿?想到这儿,犹如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乌梅汤,顿时精神大振。我来不及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费,拿出自己课题的节余经费,迫不及待带着课题组来到靖西县。”
 
与越南相连的靖西壬庄乡邦亮林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边境地区曾布满了地雷,很少有人进入,故被称为无人区。周放一行5人,从山下村屯请了两位农民当向导,挑着两塑料桶水和一些干粮爬到山上,找好观察点,安营扎寨后立即投入工作。
 
他们在山上呆了6天5夜,因山上没水,带去的水特别珍贵。南方人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可6天里,他们就连洗脸漱口刷牙也不敢多用水。每天早上、中午,他们都是吃干粮,晚上才吃米饭,带去的水主要用于晚上做饭和烧喝的开水,其艰苦不可言喻。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6天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他们录到了从山林深处传来的动听的动物鸣叫,由此分析确定这一带一定有黑冠长臂猿生活。
 
从靖西回到南宁,周放立即将考察的情况和自己的分析判断报告了广西自治区林业局,引起了高度重视。随后,在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协助下,广西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综考队,经几次考察后,不仅发现了黑冠长臂猿,而且确定目前在广西境内约有30只。
 
比大熊猫更需要保护
 
周放说:“到目前为止,中越两国重新发现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总共约100只,其中越南约70只。这也是这一物种在全世界迄今现存的数量,它比国宝大熊猫现存数(1500多只)还少得多。因此,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比保护大熊猫更为紧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以前通常认为我国有4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黑冠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黑冠长臂猿系印度支那北部和中国南部的特有种,已记录有6 个亚种,其中5 个亚种在我国有分布。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黑冠长臂猿的亚种中,有多个应该为独立的种,其中分布于越南北部、广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的黑冠长臂猿即是一个独立种——东黑冠长臂猿。这种长臂猿已经消声匿迹30多年。其体长43~54厘米,前肢伸开可达1.5米左右,站立起来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雄猿通体黑色,头顶部的毛向上生长,形似黑冠,故称“黑冠长臂猿”。成年雌猿灰棕黄色,头顶部黑褐色。幼猿不论性别都是黑色。雌雄均无尾,也无颊囊。
 
黑冠长臂猿曾是我国长臂猿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种。但自18世纪分布在三峡、陕西、安徽、河南、湘江等地的种群逐步灭绝。20世纪60年代,黑冠长臂猿仅见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但60年代后期却渺无踪影。广西西南部的黑冠长臂猿(属东黑冠长臂猿),仅1984年获得过一张雌性皮张外,此后再未发现。因此,东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CR)物种,国际灵长类专家把它列为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
 
营造黑冠长臂猿家园需政府加大支持
 
周放说:“造成黑冠长臂猿种群消失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致使其栖息生境的破坏、缩小和片断化;其次,是偷猎。因此,保护和改善黑冠长臂猿生境,对保护这一世界极危动物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
 
黑冠长臂猿栖息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或天然林中,一般以3~5头至7~8头的家庭群为活动单位。性机警,晨昏活动,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路线;树栖,攀援自如,很少下地;睡觉时蜷曲在树上,有时也会在大树干上仰天而卧。食植物的嫩芽和果实,也吃昆虫和鸟卵,极少下地饮水,主要靠饮叶片的露水。雌猴妊娠期7~8个月,每年1胎,每胎1仔,雄性9岁性成熟,寿命可达30余年。与其他长臂猿属动物一样,黑冠长臂猿是灵长类学家、心理学家的重要研究对象。
 
中越边境重现黑冠长臂猿,引起了国际动物学界和野生保护组织的极大关注。越南在FFI资助下,已建立了黑冠长臂猿栖居地保护区;我国广西靖西县也设立专人开展保护工作。一项旨在保持长臂猿栖息地森林生态完整性的“越南高平—中国广西跨国生物走廊”项目,已被列入中越两国科技合作计划。这些举措无疑为挽救、保护黑冠长臂猿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目前中越双方适宜黑冠长臂猿活动的林地不足4000公顷,搞好封山育林、打通黑冠长臂猿跨国走廊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居住在保护区内的老百姓的迁出和安置。现中方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涉及2个乡约2万人口,如何将核心区内的居民迁移出来、合理安置,只靠当地政府的“吃饭财政”难以办到,需要中央政府统筹考虑,对黑冠长臂猿保护区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应采取积极的政策,以鼓励、吸引国际组织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