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
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时间:2008-1-16 17:8:31
国务院新任命三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们是核物理学家詹文龙、地质学家丁仲礼和高技术专家阴和俊

国务院2008年1月1日决定,任命詹文龙、丁仲礼、阴和俊同志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詹文龙简历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5年10月出生于福建厦门。1982年初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1982年—2007年12月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科研工作,其中1986—1988年在法国大加速国家实验室、1991年—199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布鲁海门和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历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詹文龙主要从事重离子实验核物理研究和大科学工程建造,他从80年代开始参加低能重离子反应机制研究,80年代中期进入中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主要参加放射性束物理的早期实验,建立具有特色的放射性束流分离装置,开展新核素合成和奇异原子核结构研究。90年代开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研究。90年代后期负责进行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的研制。近年来组织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重离子治癌临床研究。
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08年1月,詹文龙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丁仲礼简历

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7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1982年在浙江大学获地球化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博士学位。历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常务副所长、所长。2008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主任,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
丁仲礼围绕第四纪气候变化及其机制,对黄土高原的多个剖面作了土壤地层学的系统观察与对比,将中国黄土划分为37个土壤地层单位、110个次级单位。在国际上首次从陆相第四纪沉积中建立2.6Ma以来的地球轨道时间标尺。构建了2.6Ma以来有区域代表性的黄土粒度“集成时间序列”。发现中国北方黄土剖面粒度所记录的冬季风风力强度变化具明显的米兰科维奇周期,尤其是其10万年周期,同全球冰量变化一致。其主要成果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并得到广泛引用,部分成果还被编入英、美出版的教科书。曾先后获得两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团中央“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个人奖。
阴和俊简历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3年1月14日出生于山西古交。1983年7月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物理师资班,并留校任教。1989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3月至1992年9月在太原工业大学任教。1995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1999年8月起任电子所常务副所长(法定代表人)。2001年8月起任电子所所长。2006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
阴和俊博士长期从事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微波器件与技术、微波遥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或组织过多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曾多次获得部级科技奖励。
阴和俊博士199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京区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得由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表彰的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8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发E-mail给:
| 打印|评论|论坛|博客|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