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泰青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对网友提出的“有学校食堂用植物蛋白充肉”问题作出回应,称学校并非用植物蛋白冒充肉,教育部已经对相关学校提出了批评。
张泰青表示,经了解,这个学校食堂并没有想用植物蛋白冒充肉,只是在菜里加了植物蛋白。教育部认为,该食堂在工作上还应该更细致一些,应明确地告知学生,不应该让学生产生误解。“就这个问题,我们已对他们提出了批评”。
张泰青指出,2007年以来,伙食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这对所有的学生食堂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学生食堂可以说已经不是在正常运营,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仅靠政府补贴要使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保持在低位水平不变是很难的。所以,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错,还是要坚持。目前就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不会出现“大量企业退出学生食堂”的局面。
张泰青称,学生食堂属于公益性事业,学校要为学生食堂的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保障学生食堂的正常运转,但不允许学校把学生食堂作为一个赚钱的途径。因此要给予学生食堂一系列的政策优惠。至于一边拿补贴、一边涨价的问题,要看补贴量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食堂的亏损。如果长期亏损过多,又严格限价,结果只能是饭菜质量越来越差,对学生也同样不利。反之,若拿到足够的补贴后,又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涨价,也是坚决不能允许的。对学校来说,重点是要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给予必要的补助,并保证适当数量的低价菜供应。
■事件回放
北邮食堂使用“素肉”
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北京邮电大学食堂在一些菜肴中加入一种类似肉的东西,引起部分学生不满。该校学生会权益部在与学生膳食中心交涉后,得到的回复是这种类似于肉的东西是一种“植物蛋白”,可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北邮食堂膳食服务中心经理顾中强称,他们是在北京市高校联合采购的招标会上看到这种“植物蛋白”的,其他高校食堂也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