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濂院士1929年9月生于天津市。1947年,18岁的金怡濂在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人清华大学电机系。良师的谆谆教诲、4年的勤奋学习,为年轻的金怡濂日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培养计算机人才。国家选派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赴前苏联学习。金怡濂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1958年回国后,踌躇满志、年轻有为的金怡濂成为运算控制部分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从此金恰濂开始了计算机研制的生涯。
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算机。到了20世纪9O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次。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获此消息后科研人员激动不已在研制每秒200亿次还是每秒500亿次的巨型机的问题上大家争论不休。当时 作为工作人员之一的金怡濂经过认真研究后说:“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而且必须有一个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这场争论的结果是:研制千亿次巨型机的意见被采纳;金怡濂本人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
如何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由每秒1O亿次直接提升至每秒干亿次,金怡濂提出了以并行结构为基础的研制思路。并行计算机的原理是将多台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当时,世界巨型计算机进人快速发展时期,美、日两国先后轮番推出2O余种新机型,运算速度以千亿次为基本单位迭次上升,金怡濂提出“神威”计算机出机时一定要进人世界先进行列。为此,他先后3次调整方案,并提出把“神威”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亿次以上。这是一个带有冒险性的决定,但也是“神威”机跨入世界行列的关键性决定。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1999年9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终于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
现在天气预报都采用数值预报方法,“神威”巨型计算机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使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1999年9月30日,正值我国50周年国庆大典前夕,北京城阴雨绵绵,次日国庆大典时天气如何?能否保证阅兵的顺利进行?为此国家气象局使用“神威”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准确地预报了国庆节的天气,保证了大典的顺利进行。
“神威”计算机先后安装在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和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广泛运用于新药筛选、石油探测、
、航空航天、材料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金怡濂院土正在研制运算速度更高的巨型机,新一代巨型机将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金怡濂院士将为我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