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雯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3 2:16:21
云南特有濒危鱼类滇池金线鲃繁育获突破

 

[科学时报 张雯雯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君兴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经过5年努力,成功实现滇池金线鲃的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池塘驯养和人工繁殖,从根本上解决了滇池金线鲃的苗种来源,不仅为该鱼类滇池湖体资源增殖提供了必要的苗种,并且为一定规模的池塘人工养殖提供了可能,为云南其他名特优土著经济鱼类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经验,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滇池金线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特有鱼类,俗称金线鱼,与大头鲤、大理弓鱼、鱇浪白鱼一起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滇池水体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盲目引种、过度捕捞、水质恶化等,滇池金线鲃已从滇池湖体消失,仅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水潭中。
 
杨君兴带领的研究组在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世界银行的立项与资助下,兴建了该所的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从2000年开始对滇池流域的滇池金线鲃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等进行调查。在基本了解滇池金线鲃生态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2004年从嵩明白邑黑龙潭引种滇池金线鲃200尾,开始进行人工驯养。他们攻克了滇池金线鲃在饲养、催产和孵化等环节的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首次实现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当年繁殖滇池金线鲃鱼苗1000余尾。
 
在总结前期人工繁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细化并完善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的各个环节,2008年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线鲃子二代仔鱼10万余尾。同时,为保护和恢复滇池关键土著物种的生态系统重建,该研究组于2007年3月开展滇池金线鲃重新引入滇池湖体的中期实验,现已陆续投放5000余尾滇池金线鲃到两个项目区,并取得良好效果。今后,他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技术,使该鱼类的年繁殖量达到100万尾,并带动滇池流域的养殖户形成规模化养殖,形成以外来鱼为主到以土著鱼为主的转化。初步估计,滇池金线鲃鱼的市场价将达到每公斤400~800元。
 
杨君兴认为,通过回植高原湖泊特色植物海菜花,充分利用这些特有土著物种良好的经济价值,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回放滇池流域特有鱼类滇池金线鲃,辅助配以土著无齿蚌等系列底栖生物,构建以花鱼蚌为代表的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实现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可持续体系。
 
据介绍,目前,该研究组还开展了大头鲤等珍稀濒危土著鱼类的提纯复壮、保育和保种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学时报》 (2008-9-3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