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8-14 2:15:11
李政道: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近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精选了李政道先生的40多篇有关科学和人文的文章,其中既有作者对年轻时代求学经历的回忆、1957年获得诺奖时的演讲,也有作者在推进和参与国内外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的感想,以及关于人才培养、物理学未来发展、科学与艺术结合等方面的演讲和论述,展现了李政道先生的别样风采。





 
纪念和祝贺:《李政道文选》的出版缘起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秘书长柳怀祖向记者介绍了这本书的出版缘起:“2006年11月24日是李政道教授八十寿辰,我们希望出版一套五卷本的丛书,作为对教授八十寿辰的纪念和祝贺。《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是其中的卷二,主要是把他非科学方面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卷一《李政道科学论文选》收集了李政道先生物理工作当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卷四《李政道随笔画选》精选了李政道鲜为人知的近300幅山水、花鸟、走兽、静物随笔画,这三卷已经出版。卷三讲述“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以及相关话题,而卷五则主要是李政道教授八十寿辰时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的生日祝贺文章,这两卷不久也将与读者见面。”
 
相对于艰深的科学论文集,《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显然更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通俗易懂的科普演讲、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探索思考以及对师友的追忆与怀念,质朴而又深情的文字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渐渐揭开这位神秘而低调的诺奖得主的面纱,一个饱含赤子之心、多才多艺、睿智而不乏天真的形象显得越来越清晰而生动。
 
珍惜与回报:给晚辈学子创造机遇
 
因为不愿在日寇刺刀下读书,15岁的李政道开始了在大后方的流浪学习。在浙江大学的时候,束星北、王淦昌给了他物理知识最初的启蒙。到西南联大以后,才读大二的他被选入当时的国民政府选派的数理化九人小组,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而另外一个与他同去的物理学者是当时已任助教的朱光亚。李政道常说:“如果没有西南联大叶企孙、吴大猷老师的推荐,给我赴美深造的机会,我个人的成长将是另一番景象。”正是这个难得的机会,改变了李政道的一生。他在书中写道:“我是机会的受益者,也想为后来者,特别是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提供机会。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回国访问起,我便决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为祖国多做一些事情。我特别关注年轻人才的成长,更特别地想为他们创造机会。”而本书就是从“珍视机遇,创造机遇”这一章开始的。
 
今天那些考TOEFOL、GRE的学子们恐怕根本无法想象20多年前,出国留学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无法企及的事情。那时候TOEFOL和GRE考试还没有在中国设立,按照正常程序申请赴美国大学的研究院学习是根本走不通的。为了加快人才培养,为他们创造去美国世界第一流的研究院和大学系统学习的机会,李政道在1979年建立了创新性的、暂时性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计划(CUSPEA)。
 
李政道对CUSPEA的设想是让美国一流的物理院校对国内优秀的物理系大学生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择优录取进美国大学或研究院深造,学生在美就读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均由美国方面承担。CUSPEA项目当时面临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国内人不理解,在美国也遇到极大的困难。但是李政道依然用惊人的毅力将这件事情办成了。他首先从自己的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然后一个大学、一个大学地做说服工作。CUSPEA第一年就得到了包括美国所有名牌大学在内的53所大学的认同,后来参加CUSPEA项目的美国和加拿大大学增加到97所。
 
CUSPEA项目开展的10年,共有931位中国的CUSPEA物理学生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争取到的在美全部费用达到近亿美元。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当年的CUSPEA学生韦丹曾说:“CUSPEA给了年轻的中国物理学生一个巨大的机会,是这些最有天分的学生心中的指路明灯,送他们出去、指引他们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而CUSPEA项目仅仅是李政道为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的众多重要贡献中的一件。在周光召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到:“20世纪7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科学和教育停顿,李政道便向毛泽东主席建议要重视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少年班’的建立和其他一些措施的实施。1979年他又亲自为国内的学者讲课,促进了全国教学的恢复和进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又在美国设立了‘李政道学者’项目并在中国建立了CUSPEA项目,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随后他又建议设立博士后制度,建立国家自然基金委,使中国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基本制度的建立,得益久远。他还在北京创建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学术机构,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后来用私人积蓄设立‘秦惠 —李政道基金’和苏州李政道奖学金、甘肃省的李政道奖学金等等,以激励年轻人的成长。”
 
“‘珍视机遇,创造机遇’这个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李政道自1972年首次回国后为国内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因而也成为全书的主线。”柳怀祖说道。的确,作为一名高能物理研究者,李政道与祖国的高能物理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培养高能实验物理学者,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成立,还是建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等,李政道的每一次努力无不对我国科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阅读书中的文章,或是向国家领导人献言献策,或是为了争取中国学者的进修而与美国各个学校、机构斡旋,跟随这些的文字去回溯30多年来我国物理科学发展的历程,我们也不禁会被他的付出而感动、钦佩。
 
科学与艺术:人类最高尚活动的融合
 
每当岁末的寒风敲打窗牖的时候,李政道的朋友都会收到一张由他亲手绘制的贺卡,带来他温馨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贺卡上的图案往往是新年的生肖动物。著名画家吴冠中这样描述他收到的鸡年贺卡:“李先生画了一个打破的鸡蛋,两半破壳朝天相对语,三只洁白的小鸡已活跃于人间大地,引得人人欲伸手轻轻爱抚。”
 
李政道一直对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对绘画艺术更为偏爱。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会用“留画”的形式给夫人留言传情,溶艺术于日常生活之中,山水、花鸟、走兽、静物随笔画他都十分拿手。
 
不仅如此,李政道还常常和艺术家一起研讨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按照会议的主题作画,作为研讨会的主题标志。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莎娜等艺术大师都曾欣然命笔、泼墨点彩,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予了科学家艺术欣赏,又触发了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扬。
 
书中专设“科学与艺术”一章,收录了李政道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与文章。在他看来,科学与艺术是不能分割的,两者的关系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不仅热爱艺术,也不断探索、尝试着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编者的辛劳:第一部翔实的李政道年谱
 
《李政道文选(科学与人文)》中有两个章节“宇称不守恒与对称性”、“物理的挑战”,其中收录的主要是多年来李政道在不同场合所作的关于物理方面的科普演讲。由于讲的场合比较多,而且每次针对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听众,他都会把内容相应作一些调整和变化。所以如何把这些内容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演讲稿编成一篇或者几篇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的文章,这可是对编辑功夫的考验了。柳怀祖说:“不仅这两个章节,全书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感和逻辑性,主要归功于本书的编辑潘友星和段韬的精心工作,才有了现在的赏心悦目。这本书编辑的工作量是惊人的,他们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整理出来。尤其是潘友星的仔细,他那个求真的劲头儿,让我深受感动。”
 
全书的附录部分是李政道先生的年谱,这是由于李政道先生的低调,至今并没有一部他认可的传记出版,因而,有一份客观翔实的年谱就显得更加必要了。所以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做了个比较详细的年谱,让大家可以较准确地了解李政道自1926年11月24日出生以来一生的经历。由于这套《李政道文选》的出版是为了庆祝其八十寿辰,因此年谱也记到2006年11月24日李政道80岁生日为止。而与一般大事记式的年谱不同,这份年谱长达35页,内容比较详尽。此外书中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穿插其中,更加生动地展示了李政道80年来的生活与工作历程。
 
《科学时报》 (2008-8-14 读书周刊)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