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祝魏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27 8:33:19
美国小学生“难倒”中国大院士 秦大河讲述气候变化问题
 
6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举行的综合学术报告会上作关于《气候变化和冰冻圈科学进展》的报告时,秦大河院士展示了前些日子收到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位小学生的电子邮件。
 
邮件中一气问了几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从科学的最基本问题,问到了减排。“第一,你有什么建议在不影响工业生产的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二,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地球什么时候不适合于人类生存,我们什么时候搬家?第三,你认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人类从污染的能源转换成新能源,也就是绿色能源?第四,对于老百姓而言,什么时候能够知道气温变化,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样的事情?……”
 
秦大河笑着说:“尽管小学生让我尽快回复,但我至今也没有给她答案,因为大多问题我回答不了。”
 
尽管如此,秦大河还是认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将会理解更深。2007年12月10日,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因近20年来先后4次发布评估报告,告诫世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致,并提出了阻止气候继续变暖趋势的对策与方法而获奖。作为IPCC代表团主要成员的秦大河代表中国科学家出席了颁奖仪式。
 
他引用IPCC的4个报告说: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认为,观测到的增温可能主要归因于自然变率,也可能和人类活动相关或是二者迭加;1996年第二次评估报告则指出,有可以检测出的证据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提出,新的、更有力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大部分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信度为66%);2007年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则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过去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信度为90%)。
 
秦大河表示,这与不断深化的认识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关。IPCC前两次评估报告结论的依据是单一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序列,第三次的依据则不仅是地表温度的分析,对检测和归因研究作了更复杂的统计分析,第四次不但提高了结论的信度,而且检测与归因研究在空间尺度和气候变量方面也有发展,对人类活动的检测和归因扩展到六大洲(南极洲未涉及),并将可辨别的人类活动影响扩展到了气候系统其他圈层,如海洋变暖、大陆尺度的平均温度、温度极值和风场、冰雪圈,等等,人类活动是造成过去50年全球气候变暖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秦大河似乎对IPCC的下一次评估报告充满期待,说:“第四次评估报告是第一部‘地球系统科学’的评估报告,即将开始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将更加丰富和完善。”
 
他表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虽然得出了许多确凿的结论,但也指出许多仍存在的科学不确定性,在观测事实方面,观测资料和参考文献的区域不平衡和空白,特别缺乏热带和南半球的资料和文献。”
 
秦大河还表示:“与对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研究相比,对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特别是一些小尺度的极端气候事件更加如此。讨论大陆尺度以下尺度的气候变化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归因问题有较大困难,因为对于较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局地污染等因子,人为影响的辨别更复杂、困难。”
 
秦大河还详细解释了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关键不确定性的原因:“来自平衡气候敏感度、碳循环反馈的不确定性,不同气候模式对云反馈、海洋热吸收、碳循环反馈等机制的描述差别很大,这也增加了这方面的不确定性。气溶胶对气候系统和水循环的影响仍然不确定。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未来变化,特别是由于冰体流变机制的变化,是精确预估海平面上升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模式和情景,提高预估的可靠性和信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气候系统模式,加强气候系统各要素的观测,提高对气候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科学认识。”
 
秦大河在报告中还提醒科学界重视气候变化给冰冻圈带来的灾难。他解释说:“冰冻圈是指地球表面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种类的冰、雪和冻结土,如冰川、积雪、冻土、海冰、冰架、河冰、湖冰,等等。随着全球变暖,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已引起了与之相关的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冰崩、雪崩以及冻土热融等各类冰冻圈灾害发生频率、强度、范围的增加,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交通、建筑、信息等的畅通。”
 
秦大河还强调,青藏高原和东北多年冻土区工程众多,如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格—拉输油管线、兰—西—拉光缆线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的热融等灾害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直接威胁着我国多年冻土区工程的建设、安全运营与维护。因此,为了保障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信息的畅通,冰冻圈灾害问题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报告最后,秦大河虽然没有回答美国小学生的问题,但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他表示:“尽快提高气候系统监测能力,建立较完善的气候观测系统,获取急需的科学资料,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准确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及时获取气候系统监测数据,是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条件。”
 
除此以外,秦大河还强调,科学界要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注重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影响研究和评估。面对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必须面对许许多多尚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不断求索,才能在探索中前进。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