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吴德星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8-11-14 2:39:52
弘扬先贤伟业 再创蓝色辉煌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纪念赫崇本教授诞辰百年

在赫崇本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为推动和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海洋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和海洋工作者投身海洋强国建设,推进国家海洋事业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赫崇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海洋科学教育家、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物理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决策的主要咨询人和主要推动者之一。
100年前,赫崇本先生出生在辽宁凤城县西杨木村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192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193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天津河北工学院、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于1943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师从斯韦尔德鲁普,曾与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学家蒙克教授一起从事海浪研究,攻读海洋学博士。1949年初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即将获得海洋学博士学位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在即,美国开始加紧对留美中国学者的控制。先生抱着求学报国的满腔热血,毅然决定放弃海洋学博士学位和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冲破层层阻力,于1949年春回到祖国,从此开始了奉献中国海洋事业波澜壮阔的岁月。
作为著名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先生推动了中国海洋科学基础性工作的发展;开创了针对中国海特点的海洋调查方法的研究;开创并推进我国对海洋学基本问题之一 ——水团的研究,特别是对黄海冷水团的系统研究;促进了我国海洋科学发展战略的研究。他积极推动并促成了中国海综合调查,有效解决了调查方法、调查资料的准确度和调查规范等关键问题,推动了中国海洋科学基础性工作的发展。他针对中国海发表的论文,为结合我国广阔海域特点、发展海洋调查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黄海冷水团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是我国海洋科学中最经典的发现,他的专著《中国近海水系》成为重要的经典文献。他对加速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等战略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作为海洋科学教育家,赫崇本先生开创了中国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特别是物理海洋科学与海洋气象科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海洋人才。先生回国之时,中国的海洋事业几乎一片空白。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先生出任海洋系主任。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海洋系设立了物理海洋学专业和海洋气象学专业,加强了师资力量,使该系成为中国培养海洋科技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1958年山东大学奉命内迁济南,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上书中央建议以留青的海洋系为基础,加上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专业组建山东海洋学院。中央不仅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而且还把学校定为全国13所重点大学之一。他为了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再次倾注了全部心血。
海洋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没有调查船就无法在实践中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从而无法开展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遭遇巨大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先生四方奔走、竭尽心力,历时5年,终于使我国第一艘自主建设的海洋科学调查船——东方红号及时竣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决策的主要咨询人和主要推动者之一,赫崇本先生肩负着我国海洋科学学术领导工作,对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包括制定海洋科学长远规划,开创并推动海洋调查事业、建立海洋机构、组织海洋仪器大会战、参与组建学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积极参与中国海洋科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参与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2年国家10年海洋科学研究规划和1977年国家海洋科学规划。他组织领导并参加了1958年至1961年的中国海洋综合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近海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为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科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他通过海洋局在全国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洋仪器会战,大大推进了海洋调查仪器装备的国产化、系列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1963年3月,他联合地学界24名专家,联名建议国务院设立国家海洋局。国务院接受了这一建议,后经中共中央提议、全国人大批准,于1964年成立了国家海洋局。从此,我国的海洋事业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管理机构,有效地统辖了国家海洋事务。他还积极参与组建学会、创建学术刊物,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
从1949年回国到1985年病逝,赫崇本先生把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国的海洋事业,谱写出献身中国海洋事业的辉煌篇章。
先生为中国海洋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物理海洋学家浩海求索、严谨笃实的治学风范,展现了作为中国海洋科学奠基人之一海纳百川、谋海济国的博大胸怀,展现了一位海洋教育家树人立新、甘为人梯的崇高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先生心系国运、追求理想,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由于时代的需要,他毕生从事海洋教育事业,有人曾提出:“您从事教育,十分可贵。然而,您没有因失去这么多时间、不能有更多的著作问世而后悔吗?”他不假思索地说:“作为我个人,也许是一种损失。然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两个杰出的海洋学家,而是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海洋专家。只有这样,中国的海洋事业才能兴旺,才能与当今的世界海洋大国并驾齐驱,我对我所从事的海洋教育事业没有遗憾。”其言铿锵,其心赤诚。
先生浩海求索、治学严谨,襟怀宽广、远见卓识。先生开创并推进了水团的研究,提出了水团研究的方法论,对整个浅海水团的研究有着指导意义。先生在不同时期,始终为国家海洋事业擘画方略。从参与制定国家海洋科学的长远规划到推动并实施我国首次大规模海洋综合调查,从促成国家海洋局的成立到推动我国第一艘自主建设的海洋科学调查船建成使用,从创办我国第一个物理海洋专业到创建我国第一所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都展现了先生的高瞻远瞩和非凡胆略。
先生注重加强基础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先生以陆游“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的吟诗经验告诫青年人,这“诗外”主要是基础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诗外”就是更多、更广的相邻学科,这就是配合。在他的倡导下,海洋系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物理、数学课程都分别采用物理系和数学系的讲义和教材,且一直坚持至今。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上,先生号召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序幕拉开后,他组织海洋系全体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
先生俯首甘为人梯,始终淡泊名利。“我愿为同学们的成长做一颗铺路的石子,为探索海洋科学奥秘的人搭肩、垫脚。”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将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师生的同时,先生还花费大量时间为他们审稿、推荐文章,著作出版发表后却都拒绝署名。先生曾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过一篇由指导的学生完成、自己却未署名的论文,并说“我能代表我指导的学生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这篇论文,这是最高兴的事”。先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照亮了中国的海洋事业。
赫崇本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在一代代海大人和全体海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他毕生热爱和奉献的中国海洋事业正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他生前念兹在兹的海洋大学正在加快发展,学科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更加雄厚,正朝着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阔步迈进。
人类已迈入21世纪。中华民族进军海洋的号角催人奋进,兴海强国的使命与梦想激励着新一代海洋工作者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征程充满艰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继承先辈遗志,弘扬先贤伟业,在实现海洋强国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时报》 (2008-11-14 A2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评论|论坛|博客|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