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弘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08-10-21 9:44:21
杨帆谈卷入同事抄袭事件 称应保护举报人
 
10月8日,继“杨帆门”后再入“举报门”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以下简称法大)教授杨帆,与涉嫌论文抄袭的同事金仁淑一起被学校要求停职,期限为两周。这让杨帆再度成为焦点。
 
今年1月4日,因为101名学生缺席选修课,杨帆当场宣布“缺席者不能及格”,并与一名欲走出教室的女生发生肢体冲突,引发有关师道尊严的大探讨,从而陷入“杨帆门”。3月26日,法大商学院教授金仁淑被举报,称她于2006年6月发表的一部18万字学术专著——《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有10万字被指和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德君的博士论文——《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研究》雷同。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已基本认定金仁淑抄袭。法大不少人认为举报者就是杨帆,杨帆表示,举报材料是一名法大学生发来的,他作为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便将材料递交到校学风建设委员会。5月底,金仁淑向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剽窃研究生论文、学术著作剽窃等5个问题。学校认为杨帆不构成抄袭和剽窃。
 
近日,杨帆接受专访时强调,自己虽不是举报人,但问题的实质是要保护举报人。
 
“金仁淑” 学术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
 
师兄妹利益是一致的。我比她大十几岁,马上就退休了,我的名声比她高许多,我可能嫉妒她吗?主要是有人挑拨。
 
新京报:听说你和金仁淑在吉林大学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
 
杨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恩师池元吉,我在1977年上吉林大学的时候跟他关系很好,后来,金仁淑也跟他特别好。
 
新京报:金仁淑到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和你有关吗?
 
杨帆:我是2003年作为特殊人才来法大的。池元吉老师打电话来,说金仁淑要来法大,让我帮助推荐。金仁淑来法大的第一推荐人是丛日云,他们此前是辽宁师范大学的同事。当时,我所在的法大商学院要申请博士点,至少需要3个博导,当时的商学院只有我一个博导,我赶紧向学校推荐。金仁淑头一年来法大做事很勤奋,主要用我的学术资源和成果,经金仁淑和校领导共同努力,破格申请下来世界经济博士点,这对学校来说是重大贡献。
 
新京报: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消息,在金仁淑被指抄袭以前,你们俩就有矛盾?
 
杨帆:师兄妹利益是一致的。我比她大十几岁,马上就退休了,我的名声比她高许多,我可能嫉妒她吗?主要是有人挑拨。我来法大5年,在权威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出版了3本专著,拿了一个全国自然科学基金,这是学校的零突破。此外还拿了司法部重点课题,教育部和环保部的三个一般课题。也就是说,共九项大成果,超过学校规定工作量的一倍多。我还带了好多年轻老师和学生,帮助他们发表文章十几篇。我在每年50次讲演和100次记者采访中,每次都要标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使我们商学院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新京报:网上有人说,你们俩的核心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是这样吗?
 
杨帆:不是利益冲突,是学术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只要学校不处分我,我就不想牵扯到更多人的名字。我一直是冷静对待,极度地忍耐。
 
“举报门” 我不是举报人,无个人动机
 
不能因为揭发者和被揭发者有矛盾,揭发出自私心,就要一起受罚。要是这么做,以后谁还敢揭发?
 
新京报:法大发言人刘长敏曾经说过你的动机问题,你怎么看他的发言?
 
杨帆:出了这件事,我也主张查,许多人认为,我是因为长期矛盾才积极主张整金仁淑的,所以不能让我得到好处,即使查金仁淑,你也必须受处分。我解释了我不是举报人,没有个人动机。但是,问题的实质是我们要维护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举报人,任何机构没有权力查举报人的动机、前科和身份。只能看他的举报是不是事实,如果是诬告,一定要严惩。不能因为揭发者和被揭发者有矛盾,揭发出自私心,就要一起受罚。这有点像“杨乃武与小白菜”里面的,民告官要跪钉板。要是这么做,以后谁还敢揭发?
 
新京报:你举报金仁淑涉嫌剽窃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杨帆:今年3月,我收到自称是学生的举报,说金仁淑来法大后惟一一本18万字的著作,有15%的内容涉嫌剽窃,因为我是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就把这个事情报告给校方,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共同的老师池元吉。金仁淑怨我不先跟她说。我是想跟组织商量好以后,组织跟她谈。校领导当时表示,15%就算了,我也同意了。不久我又收到来信,说金仁淑的书有60%涉嫌剽窃,被剽窃者王德君的论文也被发现了。我对两者进行了核查,金仁淑的书中任何地方都没有提到王德君,11万字抄袭,300个注解连顺序都没有变,就硬拿过来了。我们想保护也保护不了。突然有一天早上,匿名人将举报材料送到昌平校区所有处长的桌子上(估计超过50份),又搞了一个电子邮箱到处发,扩散。学校只能进入程序审查。
 
“杨帆门” 启发了学术界的思考
 
“杨帆门事件”对教育界起了好作用,许多学校健全了制度。这涉及非常重大的文化理论问题,启发了学术界的思考。
 
新京报:根据法大目前所披露的情况,对你的处理与“杨帆门”事件有无联系?
 
杨帆:“杨帆门”事件已处理过了。是内部和解方式。学生给我写了检讨。学校从来没有说让我认错,是我主动向学校道歉的。即使是“杨帆门事件”,也对教育界起了好作用,许多学校健全了制度,教师和学生都自动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涉及非常重大的文化理论问题,启发了学术界的思考。
 
新京报:现在回想“杨帆门”事件,你有什么想法?
 
杨帆:有人造谣,欺骗舆论,我一直没有解释,是为了不扩大事态,保护学校声誉。不管老师讲得好不好,学生不可以当场走人。要给老师留点尊严。不可以在课堂上当面顶撞老师,因为别的学生还在听。讲得好的老师是少的,你不能说,某某老师讲课座无虚席。大多数老师没有这个本事。如果学生听不惯就走,课堂就无法维持了。
 
新京报:如果老师的课,让部分学生实在听不下去呢?
 
杨帆:如果是少数学生自己感觉不好,那么还是要听完。如果一个老师上课胡说八道,说流氓话,也可以听完,把它记下来,下课后向学校反映。只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退席抗议的,他冲击你的信仰,直接侮辱你个人。这时候就没有什么师生关系了。这恰恰是那个女生对我做的事情。我讲孔子的事,她说我“无聊”。我抓她,是为了维护基本的课堂秩序。如果她给我学生证看,我就不会抓她。她没有拿出学生证,怎么证明她是学生?抓她进保卫处不是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搞清闹事人的身份,老师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有保卫职责。
 
行事作风 说话不留面子容易得罪人
 
我主要是个性张扬,说话不留面子,容易得罪人,脾气比较大。但是,我的组织观念强,尽力帮助同事,从不记仇,大事上非常冷静。
 
新京报:“杨帆门”事件之后,来听你讲大课的学生多吗?
 
杨帆:从那以后,我就不准备讲本科生大课,我就讲我的专业课,30人以内。但是这次报名更多了,从40人增加到110人。
 
新京报:在此事件中,你是否违反校规?
 
杨帆:我没有违反校规,但在方法上有问题,我1月5日接受采访,客观上扩大了事态,我已就此做了公开自我批评。当时,学校根本就没要求我道歉,更加没有要处分我,听说我主动道歉,校领导很高兴,说,“这个杨老师挺可爱的”,让我别道歉。现在,他们又揪出这个事情,我看不合适。
 
新京报:从现在的情况看,法大对你的停职反省的处理有多方因素,这与你的行事作风是否有关?
 
杨帆:从我个人来说,需要反思的是,政法大学毕竟不是北京大学,很多事情一发生,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事了。我也应该学会容忍。
 
新京报:从个人自我完善的角度说,你觉得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杨帆:从严格要求自己来说,我主要是个性张扬,说话不留面子,容易得罪人,脾气比较大。这样的作风引起了各方面的争议,很多人看不惯我的做法。但是,我的组织观念强,尽力帮助同事,从不记仇,大事上非常冷静。这一点,在金仁淑告我抄袭,学风建设委员会审查的时候,已经得到委员的认可。对于委员会还我学术清白,我表示感谢。公正和正义存在于广大教授和学生之中,学校的声誉大大提高了。
 
从积极方面理解,学校让我停职有它自己的道理。学校在全面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可能有人对我意见大,学校让我总结和反省,我应该积极配合。但是,师德师风建设不可以和学术腐败混为一谈。
 
新京报:如果学校决定处分你,你将如何反应?
 
杨帆:我现在是三个相信:相信学校本意并非如此;相信学校没有恶意;相信学校不会处分我。因为我没有违反校规,也愿意反省自己的行为。由于有人一直对我进行诬告陷害,我希望学校向我核对事实,不要误伤好人。如果诬告真的起了作用,我只能继续公开诬告者的问题和名字。
 
扬帆个人简历
 
杨帆,1951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获得世界经济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9年任天津开发区研究所所长。1989年至1993年在国家物价局涉外价格司任进出口处副处长。199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工作,199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在职博士,199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已经发表论文上千篇,著作15本,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
 
当事者说
 
刘长敏(中国政法大学宣传部长):
 
这个事情现在就是杨帆一个人在那儿说。杨帆自己也说了,学校会在两周后进一步处理。学校现在还没有开会,在学校的处理意见没有出台之前,我没有什么好说。
 
金仁淑(被举报“抄袭”的教授):
 
我现在还没有到接受采访的时候,等学校的处理公布之后,我会接受采访。
 
事件回放
 
1月4日,因为101名学生缺席选修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当场宣布“缺席者不能及格”,并与一名欲走出教室的女生发生肢体冲突,引发有关师道尊严的大探讨。
 
1月7日,同校副教授萧瀚在博客上批评杨帆的做法,支持学生。
 
1月11日,萧瀚发表道歉、辞职声明,称目的是为挽回其言论在实际效果上给“中国政法大学及其学子们带来更深重的负面影响”。(事后经校方挽留并未离开学校。)
 
3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金仁淑被举报,称她18万字的学术专著《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中有10万字与东北师范大学一篇博士论文雷同。当时,法大不少人认为举报人为杨帆,但当事人称自己只是转交学生的举报信。目前,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已基本认定金仁淑抄袭。
 
5月底,金仁淑向法大学风建设委员会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剽窃研究生论文、学术著作剽窃等5个问题。
 
7月1日/9月17日,法大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委员会两次开会,9名委员投票认定:杨帆不构成抄袭和剽窃。
 
10月8日,杨帆和金仁淑一起被学校要求“停职检查、听候处理”,期限为两周。
 
10月14日,萧瀚在自己的博客“追远堂”发表博文,力挺在“金仁淑抄袭事件”中被“捆绑陷害”的经济学家杨帆,建议校方撤销目前对杨帆的处理决定,肯定其在维护学术规范方面的贡献。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