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钱学敏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8-10-16 11:51:23
钱学敏: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演 讲 人:钱学敏
 
演讲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演讲时间:2008年8月20日
 
钱学敏,祖籍浙江杭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1989年以来参加钱学森亲自领导的学术研讨班子,研究和阐述钱学森的科学与哲学思想。著有《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等。
 
钱学森先生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每提到科技要发展、祖国要强大时,就必然提到教育要革新、人才要培养。2005年7月30日,他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所强调的杰出人才,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和发明创造的人才和帅才,他认为科学精神的灵魂就是创新。
 
今年夏天当他又见到温总理时,虽然他已97岁高龄,心中想说的话很多,但主要牵挂的还是中国的教育事业,因为他深深地感到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青年”。当今,科技和教育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发展的关键因素。钱学森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缩短学制,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
 
大成智慧教育的方案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和品德,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钱学森几十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重大课题。他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凝聚着无限关爱与希望。他认为这是件大事,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研制、发射“两弹一星”。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总体设计,群策群力,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
 
1997年春,钱学森在对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哲学与科学技术以及微观与宏观、部分与整体等进行综合思考以后,更为明确与全面地阐述了“大成智慧”的实质与核心。他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考虑得十分具体。他认为,中国人很聪明、又勤奋、能吃苦,只要制度合理、教育得法、组织得好、具备一定条件,就没有什么高科技难关是攻不下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一例。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有很大进步,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全国来看,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应该说仍严重滞后。需要高度重视,好好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也要认真吸取旧中国一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国外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他强调,教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革,我们在制订教育方针时,一定要向前看,像邓小平要求的那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性、国际化的教育标准,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教育的内容。尽快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
 
为解决师资难的问题,钱学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包括下岗、退休的)有经验、有学识的人,都来当教师或兼职教师,也要竭力创造宽松、民主而优越的环境,吸引外国的高科技人才和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共同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新鲜的实践经验,不失时机地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能够使人终身受教育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信息社会逐渐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科技、高效管理、职能变换等快速发展的要求。
 
20多年来,钱学森在采撷时代精华、探索“大成智慧学”的同时,曾反复设计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结合自己和同学在北京师大附小、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院校受教育和成长过程的亲身体验,吸收了思维科学以及一些科学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成果和感悟,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文章,希望能够缩短学制,充分挖掘和发挥少年儿童的潜力,着重培养青年一代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的能力。
 
仅从1993年10月7日钱学森给我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对未来教育方案的大致设想和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殷切之情。他写道:“我在这几天又在想中国21世纪的教育,我1989年的那篇东西不够了;是要人人大学毕业成硕士,18岁的硕士,但什么样的硕士?现在我想是大成智慧学的硕士。具体讲:①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②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③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
 
“这样的人是全才。我们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伟人,走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再走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走到今天的理工文(理、工加社科)结合的萌芽。到21世纪我们又回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了;但有一个不同: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他,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
 
“大致可以作为下面这几段教育:
 
①8年一贯制的初级教育,4岁到12岁,是打基础。
 
②接着的5年(高中加大学),12岁到17岁,是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
 
③后1年是‘实习’,学成一个行业的专家,写出毕业论文。
 
“这样的大成智慧硕士,可以进入任何一项工作,如不在行,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成为行家。以后如工作需要,改行也毫无困难。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
 
“这个大胆设想,您看如何?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呵!”
 

1993年10月7日,钱学森先生写给钱学敏教授关于教育的一封信。
 
大成智慧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大成智慧的要害是:集大成得智慧!“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按照钱老的想法,集的对象主要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或称人类知识体系)中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有体系外围的前科学知识库,这些是形成大成智慧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源泉。所以,钱学森特别强调大成智慧硕士要“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人类知识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才能更好地汲取、集成人类的智慧。
 
20世纪80年代,钱老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不单是研究一个个的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这些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些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人类知识体系)

钱学森认真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成就与趋势,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建立起一个开放复杂的人类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知的学问。目前暂时分为11个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等。“这是个活的体系,是在全人类不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个体系不仅结构在发展,内容也在充实,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因此,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以至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钱学森曾在1994年4月1日对我说:“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所有知识都在于此。所以,我们不能闭塞。”他也时常强调,我们掌握的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而大成智慧学却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由此,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更自觉地将专业课、非专业课、实验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理、工、文、艺等有关各科合理地安排进行,打开过去各门科学技术之间隔行如隔山的狭隘界限,使学生易于触类旁通,获得广博的知识,逐步走近对世界的整体性认知和规律性认识,形成全新的理念,学会从总体上、大跨度地、综合性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的理论和规律,以便能够广开思路,系统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近来,钱学森还特别强调:“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或许可以说,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也来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荡漾于人类知识海洋里的学问,既有认识客观世界的,也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人类知识体系的纵向结构上,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都按照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联系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区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三个层次(文艺理论的层次划分略有不同)。
 
科学技术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是双向的、统一的。钱学森曾说:“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
 
所以,钱学森赋予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涵义,实际上体现了科学与技术原本就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性。例如,在自然科学部门中,物理学、数学属基础科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属技术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电力工程属应用技术。又如,在行为科学中包括教育、道德和法,其中教育学、伦理学、法理学等属行为科学的基础科学;教育系统工程、道德系统工程、法治系统工程等,有些内容属技术科学层次,有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方法,可能要属于应用技术层次。但这三个层次的知识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谁也离不开谁。
 
科学技术三层次的区分,便于我们在进行大成智慧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科学技术三个层次的专业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与安排,使理论易于联系实际,培养出有高度智慧又有实际能力的人才;也便于我们迅速明确某个学科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易于找到薄弱层次和新的科技生长点,打开局面,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钱学森调到国防科工委,主管国防科技大学,当时学校要进行教育改革,他根据自己当时熟悉的科技领域,建议在国防科技大学所设置的八个系的专业就是把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技术统一起来的考虑。它们是:
 
一系:力学与应用力学;二系:核物理与物理工程;三系:控制论与控制工程;四系:电子学与电子工程;五系:化学与应用化学;六系:计算机理论与工程;七系:数学与系统工程;八系:仪器与仪器设计。
 
钱学森主张每一个专业都应是理与工的结合,课程设置既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又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专业不要分得太细,否则学生将来适应能力差。要想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尽快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才,就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集成,还要注意教育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有机地、合理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有些专业还可采用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特别尊重和提炼前科学知识库里的精神财富。在人类知识体系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有大量一时还不能纳入体系中的古往今来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认知、初步的哲学思考以及点滴的实践经验、不成文的实际感受、直觉、顿悟、灵感、潜意识、能工巧匠的手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梦境等等,这些都是前科学知识库里的瑰宝。
 
这些无数的瑰宝流动、变化很快,云蒸霞蔚,有的只是一闪念,转瞬即逝,仿佛没有什么逻辑,但在我们头脑中有,归根结底也是实践的产物,通过人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在实践中反复比较、鉴别、分析、综合,可以逐渐将其中有价值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使人类的知识体系和智慧不断丰富与发展,这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历史长河,烟波浩荡,永不停息。它是科学知识和艺术创新的源泉,是我们终身都需要认真学习、积淀,注意汲取、历练的宝贵精神财富。
 
哲学与科学技术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人认识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的宇宙观(包括科学观、发展观)、人生观、方法论,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建构、发展以及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历程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钱学森50年来一直强调科学家和年轻人要掌握科学的哲学。
 
记得1956年初,他刚刚回到祖国不久,有记者访问他说:“您认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钱学森略微沉思一下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这样,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做出有益的贡献。”当然,这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和方法论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与丰富的。
 
后来,钱学森在参与组织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射和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过程中,逐渐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各科学技术部门三个层次之上,又揭示出了一个层次,就是各学科的哲学概括。这是通向整个体系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它们是: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论;数学科学的数学哲学;系统科学的系统论;思维科学的认识论;人体科学的人天观;军事科学的军事哲学;行为科学的人学;地理科学的地理哲学;建筑科学的建筑哲学;文艺理论的美学等等。
 
钱学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科学技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它决不是独立于现代科学技术之外的,它是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的。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全部科学技术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就是全部科学技术。”
 
钱学森又结合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人的一切实践的概括”。可见,它的内容更加丰富而科学,不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了。
 
早在1978年,钱学森就强调:“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而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先着眼于那11架桥梁,然后再考虑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各门科学技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也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从钱老的下列几例可见一斑:
 
他根据当前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在人们观察和研究宇宙时惯用的“宇观”、“宏观”、“微观”之外,又提出“胀观”与“渺观”。为从各个层次上研究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打开了通道。这个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了更为深入的科学论证。
 
他关于科技革命必然引起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乃至文化革命的社会历史观;关于现代中国的三次社会革命论;关于世界社会形态等理论;以及关于要特别重视研究国际间军事和政治的斗争、要特别重视研究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来发展经济的“金融经济学”等观念,都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为唯物史观增添了新的内容。
 
他倡导的系统科学,是从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各种复杂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性质等侧面去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特别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强调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从整体上观察和解决问题,以及运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建立总体设计部等,都是进行高层次系统管理和科学民主决策的现代理念和最佳方法,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
 
他倡导的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通过思维活动,怎样处理从客观世界获得的信息的科学。侧重于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设备与技术,通过人——机结合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自觉地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因而,使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征。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而且应看到,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补充、更新、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与哲学将更加相互交融、相辅而行。
 
需要教育年轻一代头脑不能僵化、机械、教条,或仅仅耽于虚无缥缈的幻想,要逐渐树立起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努力将经验——科学技术——哲学综合集成起来。使“大成智慧”不断集成出新,在哲学思想、领导艺术和科学决策上抢占制高点,赢得竞争的胜利;让人类追求和平、发展、和谐、幸福的崇高理想影响全世界!
 
加强情感和品德教育
 
大成智慧教育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优势互补的长处,使人能够不断及时获得和集成广泛而新鲜的知识、信息与智慧,从而迅速提高人的智能,培养创新的能力。但是,人——机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思维方式,也不是对什么样的人都灵。关键还在于以人为主,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素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一方面计算机、多媒体、灵境(Virtualreality)、信息网络等微电子信息技术,正逐步向智能化改进;纳米技术的出现,将使计算机的研制、开发进入到分子、原子层次上;人工智能,知识工程,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发展很快。它们对于可以形式化、数字化、或运用形式逻辑推理就能认识和解决的事物,处理起来比较擅长。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存贮、调集、检索、传递的信息数量浩如烟海,速度快如闪光。其计算和运转之快,比人脑强亿万倍,而且十分精确。这种惊人的高性能真是旷古未有,非常有利于人类知识的集成、智能的发展。
 
然而,另一方面计算机、多媒体、灵境(虚拟现实)、信息网络等技术,对于信息激活(informationinspiriment)、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形式化、数字化的复杂性事物,或者说,对于那些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或必须灵活地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织使用才能把握其关键和机理的事物,对于一些非理性的、经验性的,以致掺入人的精神、情感等因素的复杂性事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工具,目前尚难以十分准确地独自模仿、认清和解决。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竞争,归根结底确实是一场“智力”和“人才”的竞争。
 
而对复杂性事物有可能及时正确认识与决策的智慧与素质,是人脑所特有的。当然,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要靠崇高的品德和情感;要靠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的锻炼;要靠人在与计算机优势互补中,对知识的有效集成与积累;也就是要靠掌握大成智慧。这是单独依靠计算机,所永远望尘莫及的。
 
20世纪最具创造性才智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马克思也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人非草木,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在进行学习、从事工作、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总会怀着各种各样的兴趣、情感、目的和梦想,构成其行为的动力。即便有计算机辅助,也会有成功,有失败,结果各异。
 
这就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了担负起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品德、爱国热忱和科学精神等的重要任务。从认识上、心灵上,引领青少年走进崇高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以便日后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毫不畏惧,自觉地从爱国、自强、团结、奉献、求真、务实等的热情和愿望中,激发出无尽的才智和力量,逐渐磨砺成为庸中佼佼,铁中铮铮的栋梁之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大成智慧教育要求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的重要目的。
 
钱学森对大成智慧学硕士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大成智慧教育的丰富内涵。“(1)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2)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这三点要求,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它是要求大成智慧学硕士在思维结构中应具备如下三个层次:
 
一是知识层:它是由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及体系中已纳入和尚未纳入体系的知识与经验)等要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离开了各种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要素,也就无所谓思维。这些要素与从人—机结合的信息网络中检索出来的信息融通在一起,互相激发、碰撞、渗透、综合……是思维得以活跃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培育大成智慧的土壤。一般说来,知识层越深厚、越坚实、越丰富、越广阔,其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就可能越高。
 
二是情感层:它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念、需要、意识、精神、品德、意志、意向、情趣等等因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与调控层次。思维对象的选择、思维的动力、思维的效率与活力等,大体都受它们的影响与控制。钱学森认为,“科学就是追求真理。”伟大的科学精神、崇高的品德、高度的爱国热忱、集体主义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往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穷力量。而理、工、文、艺结合起来,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又能会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将会使人们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威力。
 
三是智慧层:它是以知识层和情感层的整体融合为基础的,是由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人—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等基本要素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有机地建构在一起的。是思维结构中最深刻、最复杂、最富于哲理的层次。这个层次的构筑要求:主要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灵活有效地汲取、运用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集古今中外知识之大成,获得大成智慧与创造的灵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教育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总之,钱学森要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培养青年人具有大智、大德的思维结构和内涵,为青年人思想的奔放驰骋提供一个广阔而科学的天地。有了这样思想文化基础的学生,适应能力很强,进入任何一个专业工作都可以,改行也毫无困难,处处可以乘风破浪,他们既是全才,又是专家,是全与专辩证统一的人才;也将是全面发展的一代帅才、将才,新世纪的主人、“新的人类”。
 
揭开智慧之谜,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人才,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各有奇招。多年来,钱学森一直主张逐步实行大成智慧教育,要理、工、文、艺相结合,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并强调利用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以至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组成人—机结合的教育系统工程。让人们都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有效率。
 
他曾说:“信息革命的一个与前几次产业革命不同之处似在于直接提高人的智能”,后来他具体解释说:“信息革命的主要影响在于,它把人脑记忆大量观察到的事实这一繁重的工作解放了。从前有个词,叫‘皓首穷经’,就是说要读一辈子的书,来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现在不必了,都在计算机中存着,只要你学会操作办法,去查就是了。怎么查?那就用我们过去说的科学技术体系,按这个体系去找。这一套东西有两个方面的启发:一是自古就有培养‘神童’的说法,但在怎么培养的问题上,各说各的,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今天有了信息革命这套东西,在培养‘神童’问题上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路线,这就是我说的大成智慧教育。二是生产的社会变化问题。从前人类的社会生产,体力劳动是主要的,脑力劳动所占比重较少,就是到资本主义社会也如此。信息革命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体力劳动会逐渐减少,而脑力劳动会逐渐增加,所占比重会超过体力劳动。即使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要有脑力劳动。所以,人类的劳动将重点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也能够提供这样的社会条件。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搞的这种大成智慧,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