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潘云鹤院士: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
 作者:任荃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07-9-28 16:0:22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2005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多达533万人,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国际竞争力报告”的统计显示,我国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名列世界最后。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规模与水平的巨大落差?如何培养一批受市场欢迎的优秀工程师?在9月24日开幕的“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工程界、教育界的多位专家多角度“把脉”我国的工程教育,分析弊端,提出建议。
 
毕业生得不到产业认同
 
工程教育质量好不好,出了校门就知道。在中国工程院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调查中,21.8%的人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环节缺失,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评价体系错位,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课程体系落后,学科交叉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多,想当工程师的少。潘云鹤表示,目前的“科学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从小培养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与高等工程教育无法衔接。
 
社会认同远不如几十年前
 
在一次针对小学生的微型调查中,能完整说出3位工程师名字及具体工作的人不到五成;除了修路、建桥、造房子,孩子们居然想不出工程师还能做什么;而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只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论坛上,不少人感叹,目前工程师的社会认同似乎远不如几十年前。
 
无独有偶。中国科协2003年公布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在14个可选职业中,希望自己子女将来从事“科学家”职业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1.7%,希望从事“医药”职业的比例为43.4%,而希望从事“工程师”职业的比例仅为17.7%。这表明,我国尚未建立尊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文化,工程师职业的吸引力较弱。
 
对此,潘云鹤呼吁,应在整个社会提倡尊重工程的文化。他说,中国社会素有轻工商的传统,要振兴工程教育,就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理解工程的创造性与综合性,在全社会提倡求精、求实、求新,精于设计、善于持续的工程精神,鼓励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在全社会树立工程科技和工程师应有的地位。
 
十所大学列为改革试点
 
未来10-15年,我国将持续目前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且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有质的飞跃。潘云鹤认为,中国宏大的工程建设将为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比如,上世纪的美国,通过40年代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重大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工程科技人才,并最终成为世界强国。
 
机遇同样来自席卷全球的工程师短缺。如今,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其中工程师排名“最短缺”第二。对此,潘云鹤表示,我国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源好,规模大,如能激发出其创新的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在量和质上很有可能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高兴的是,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透露,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十所大学已经被列为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学校。而继去年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计算机等4个专业率先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之后,今年又有环境、水利、轻工、食品、地矿等5个专业纳入试点范围。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李国杰:工程技术人才不必个个创新
首批十所高校启动工程教育改革
刘仙洲 工程教育领域一代宗师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
英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专家学者纵论:中国工程教育如何逆势而上
中国工程教育如何逆势而上
解决工程教育问题关键在政府
9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公布
新一轮“浦江人才计划”资助名单出炉
华裔科学家崔征发布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973计划今年在8大领域启动73个项目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发布 北大清...
潘建伟小组量子态远程克隆研究再度入选国...
华人科学家王明波荣膺“澳总理科学奖”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